琉璃阶上

琉璃阶上 第5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莲蓉一面往杯盏里斟茶,一面道:“进来有大半年了。上年厨房里的人做虚账昧钱,叫涂嬷嬷查出来了,那些人一体开革,全给撵了出去。后来重招了厨子和厨娘,连着做粗使的人也换了新的,这拨人就老实得很,没出什么幺蛾子,一直干到今儿。”
如约接过茶盏,眼睛却从窗底望出去,“我也觉得那婆子很尽心,总想着顾全我,怕我饿了似的。既然她有心,就别拘着她,她愿意往院子里跑,多跑几趟也没什么。”
莲蓉说是,“少夫人这暖老温贫的心田,着实是令人感念呐。”
如约笑了笑,“成了,该歇下了。大人不在,夜里不用值夜,回去踏实睡觉吧。”
不用值夜,无论是宫里的宫人,还是上房伺候的丫头,都最愿意听这个。莲蓉欢欢喜喜应了,朝她褔了福身,便从屋里退了出去。
如约一夜好眠,这五年来,难得有这样舒心的时候。第二天起身有些晚了,上老夫人那里请安,上房里嬷嬷迎出来,笑道:“老夫人上平侯府上串门儿去啦。原说带上少夫人,但又怕少夫人认生,就独个儿去了。今儿没什么事,少夫人回去再歇着吧,老夫人说了,中晌未必能回来,让厨房伺候您一个人用饭就是了。”
所以这位老夫人算是个十分体人意,且不愿意麻烦小辈的人。如果两家没有隔着血海深仇,遇见个这样的婆母,倒是三生有幸了。
既然这头不用侍奉,就可以回去接着做她的针线了。有时候想起来,不能不为自己感到无奈,其实年幼的时候,她最讨厌的就是做女红。她愿意读书,愿意画画儿,还有弹琴,和哥哥们合奏上一曲《春江花月夜》,那时候可是全家宴客时,必要拿出来显摆的神通。如今那些诗情画意全都滚入了烟尘里,只剩她最不喜欢的手艺,为她铺出了一条前行的路。
可见喜欢的东西不能赖以为生,讨厌的人和事却要充斥后半生,人啊,就是这样拿来供上苍戏弄的。
转过屋角,经过跨院,还没走几步,迎面有个婆子朝她行礼,“少夫人,魏家太太又来了,说是带了样要紧的东西,要当面交给您。”
如约心下厌烦,本想不见的,又怕她纠缠不清。这回干脆做个决断也好,往后就不用再见了。
于是发了话,把人请到花厅里去,自己顺着廊庑往前,不一会儿也赶到了。
马夫人并不因上次被拒,而有任何的尴尬,仍旧保持着一张笑脸,和声道:“大姑娘别担心,这回我不是为着玉修的事儿来的。是我收拾老太太的屋子,发现了一样东西,王嬷嬷说是先头夫人的遗物。我想着姑娘自小没了娘,一定很惦念生母,东西搁在魏家是寻常,但对姑娘来说意义非凡,所以特给你送来,让你留个念想。”
既然是遗物,推诿不合情理,如约只好勉强应付,“劳烦太太了,专程跑了这一趟。”
“都是自家人,谈什么劳烦呢。”马夫人从随行的嬷嬷手里,接过一个手绢包着的物件,展开了给她瞧,原来是一只白玉的镯子。
大概这镯子断过,两边做了两个雕花的包银扣。如约看在眼里,不免有些难过,魏姑娘的母亲实在是个可怜人,嫁进那样的人家,连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镯子,也要请人重新修补。
马夫人把镯子送到她面前,脸上不□□露了几分伤感,“你母亲留没留下别的,我不知道,我进门那会儿,遗物早就被清理过了,只剩这个,扔在上房的抽屉里。姑娘,你母亲不容易,就连我这外人,都很为她伤心。如今她的东西回到了亲生姑娘手里,她一定很高兴,姑娘伸手,我替你戴上吧。”
玉镯通常戴左手,马夫人的视线落在了她左臂上。
如约推让,只说自己可以戴,但马夫人一再坚持,“我替姑娘戴上,算是我这个做继母的,给了先头夫人交代。”然后软磨硬泡地牵过她的手,把镯子推上她的手腕。
衣袖多掀起两寸,掀得马夫人心花怒放。笑意忍不住从眼角流淌出来,还要故作惊惶,“呀”了声道:“姑娘,你膀子上的胎记呢?怎么不见了?”
第59章
总算皇天不负苦心人,原先只是夫妻之间赌气,你的女儿不肯帮衬我的儿子,你的女儿未必是你的女儿。
魏庭和这糟汉子,这上头面子看得很重,坚决地认定不会出错。她心里气不过,下令让人传乌嬷嬷来,才发现乌嬷嬷在一个多月前忽然暴毙了。
世上竟有这么凑巧的事儿?马夫人觉得里头未必没有玄机,于是找来了乌嬷嬷的儿媳妇,当面询问乌嬷嬷的死因。
乌家儿媳支支吾吾地,“老家送了一筐荸荠来,小狗子要吃,我婆母就上河边清洗去了。因天黑,没瞧真周,一下落进水里,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爬上来。我们还担心她受凉,打算请大夫来着,她偏说不用,说睡一觉就好了。第二天起来,如常洗衣做饭,不想下半晌忽然就没了。想是头一天受了惊,惊坏了心肝儿,憋了一晚上才发作,一下子过去了。”
马夫人却不信,落了水,囫囵个儿爬上来了,第二天反倒吓死了,说出去招人笑话。
如约是乌嬷嬷自小带大的,在江南的一切也只有乌嬷嬷知道。如今乌嬷嬷被西天接引了,这事也就死无对证了。虽说有可能是巧合,但在马夫人看来很有说头儿,要不怎么如约一出宫,乌嬷嬷就那么识趣地咽气了。
这个新发现,让平时在家操持家务,闲出蛆来的马夫人,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兴致。赶紧找到魏庭和,口沫横飞地描述乌嬷嬷死得如何蹊跷,如约越看越不像他闺女。
说得魏庭和发怒,扯着嗓门道:“她左手小臂上有块指甲盖大的胎记,你去印证吧。要是印证出来果真不是我魏家的女儿,明年交二月里,你就预备把你那两个丫头送进宫做碎催去吧。”
其实人人心里都有一本账,当初让如约替两个妹妹应选的时候,谁也没想过证实一下她是不是魏家的女儿,毕竟只要有人填窟窿就行了,管她是张三还是李四。现在不一样了,她有了大出息,魏家想沾光沾不上,心里自然不痛快。马夫人虽然也不愿意送两个女儿应选,但相较于揪出真相,她更热衷于后者。
反正她已经想好了,只要抓住那丫头的小辫子,不愁她不替魏家周全。但她若果然是如约,那就是魏庭和白生养了她,将来那老东西就别在自己面前唱高调,说什么锦衣卫指挥使是他的亲女婿了。
结果老天爷眷顾,就是这么冒冒失失的一场试探,居然歪打正着了。马氏看着这光洁的小臂,耳朵里“嗡嗡”直响,但脑子转得极快,压根儿没想按捺,更不打算徐徐图之。
她要现开销,迫不及待让她知道自己发现了她的秘密,一刻都不能多等。
所以这话脱口而出,然后两眼定定等着她的反应。见她微顿了下,心里愈发狂喜,真如约的下落她一点都不想知道,只想以此拿捏这个赝品,之前在她这里受的鸟气,好歹能吐出一大半来。
可眼前的姑娘却显得很沉着,收回手放下袖子,淡声道:“太太玩笑了,我身上从来不带胎记,您这么抽冷子一说,倒把我弄懵了。看来您今儿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光为着送镯子来的。”
马夫人被她这么一说,反倒有些不知怎么开口了,但她心里有谱,别看这丫头表面镇定,暗地里不知道怎么慌呢。想用这副事不关己的模样来混淆视听,那可是错打了算盘。马夫人自认为吃的盐比她吃的米还多,有这把柄在手,还怕她翻出浪来?
于是拿腔拿调扫了扫廊上侍立的人,讪笑道:“大姑娘要不要屏退左右?过会子咱们说的话,不便被外人听见,要是传出去,怕对大姑娘不好。”
边上的闻嬷嬷望了自家姑娘一眼,见如约颔首,忙出门招呼着,把人都遣退了。
返回花厅内,闻嬷嬷道:“亲家太太,我们少夫人常说娘家同她不亲,只有一位继母还说得上两句话。您今儿来这么一出,寒了我们少夫人的心,往后娘家路就要断了。”
马夫人一笑,心道没有今儿这出,怕是断得更快,便道:“我是奔着和姑娘长久走动来的,若非如此,让姑娘把跟前人都打发走做什么,痛痛快快说就是了。”言罢在圈椅上正了正身子,换上个颇为痛心的表情,捧心道,“姑娘,不管老太太和老爷怎么和你见外,我是实心拿你当自己孩子的,心里有什么话,也不刻意瞒着你。昨儿家里头查人口,整顿家生子儿,想起你那个奶妈子,让人把她传来问话,才发现她一个多月前不明不白地死了。她这一死,好些事儿不能查问,金陵这些年的账目也对不齐了,我和你父亲闲谈的时候,偶然说起你手上有个胎记,正好今儿我送你娘的遗物过来,就想着瞧瞧,也好验证。结果你猜怎么着,竟是对不上号儿了。这可不叫我发慌吗,心里不免嘀咕,姑娘和家里这么疏远,难不成就是这个缘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