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父可敌国 第591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江南百姓之所以又不急着兑现手中的粮票了,原因也很简单——是因为他么粮价又涨上来了。
去年下半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朝廷南征收复云南,而且朱老板虚晃一枪,将主攻方向从两广转移到了湖广。
按照明军就近补给的规矩,湖广和临近的江西就成了为征南大军提供粮草的主力。当时谁也不知道这场仗要打多长时间,所以需要尽可能的囤积粮草,因此朱老板在某位王爷的建议下,暂时禁止湖广和江西的粮食外运。
结果江南百姓议论了快一年的湖广江西秋粮,愣是一粒都没运到江南。
这下乐子可大了。
因为之前的低价抛售,整个江南民间都处在缺粮状态。大户和粮商库里都没有存粮了,开始紧急四处买粮,粮价开始一天一个价的往上窜。
幸亏织染局当初为了稳定粮价,敞开收粮,仓库里有足够的存粮,适时开仓售粮,这才没有造成粮荒。不过粮价上涨明显是有利于织染局的,所以他们放粮的节奏也不快,让市场始终处于略微紧缺的状态。这也是江南过去几百年来的常态。
于是一年以后,粮价也恢复了几百年来的常态,又变成二两一石了。而且老百姓都是追涨杀跌的,看到粮价进入上涨区间,他们反而就不着急把粮票兑成现银了。
朱桢想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手里只有三千万两的准备银,根本不足以应对大规模挤兑。等到过几年,日本的银矿顺利投产,产能攀升起来之后,他手里有了足够的现银,就彻底不怕挤兑了。到时候就算老百姓不挤兑,他也会主动让粮票这种缺陷太明显的过渡货币,退出历史舞台的。
但就算到那时候,朱桢也不会让江南的粮价低于二两一石的。不然湖广江西就太亏了。老六种粮可不是为了造福江南的。经过几年的发展,江南已经够富裕了,是该先富带动后富的时候了。
朱桢又不是皇帝,没法动用税收之类的工具,只能通过让江南百姓一直吃高价粮,来实现这一点。
但也不能一直通过行政命令禁止粮食外运,他还得给江西湖广的粮食找到更多的销路。为此他都顶着骂声,把粮食卖到九州去了……虽然九州已经是大明的一个布政司了,卖给他们粮食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但很多人感情上还是接受不了的。
为了少挨点骂,朱桢现在都是通过高丽进行转口贸易,先把粮食卖给高丽,再让自己的‘好大儿’转手卖给九州。白白让李成桂赚了一票,虽然这个费用是由九州买单……
……
可单单一个九州,哪怕加上高丽,也吃不下湖广江西两成的商品粮。朱桢还需要给两省的粮食找到新销路。
云贵就是最好的去处。
把粮食销往云贵,非但不会风评受害,而且距离也近。江西湖广的粮食可以直接运到沅州,然后沿着水东水西新修好的驿路,就可以直接送到贵州城了。
之后路修到哪里,粮食就可以运到哪里,让全云贵都能吃上湖广江西的大米。这样,云贵也不会缺粮了,湖广江西的农民富裕了,江南的粮价也稳定了,大家都有美好的明天。
唯一的问题是,云贵的土人们非但缺粮,他们还穷啊。指望从他们身上赚钱,根本是做梦。
朱桢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从一开始,他就不指望从土司土民们身上收税,而是让他们出力。叫他们修路也好,养路也罢,还是在未来驿站充当驿夫,全都是出于这层考量。
而且官府也不让他们白干,会发给他们粮食的。这无疑会大大增强官府对土司的控制力。
所以粮食其实是官府出面买下的,而官府的钱从哪来?当然是滇铜了!
这下完美闭环形成了,一圈圈循环下来,经济不就搞上去了吗?
第一零二八章 取长补短
结束了在贵州的考察,朱桢又来到了普定堡。这座当初用来防备明军的堡垒,已经变成了明军在东行道上重要的一处卫所——普定卫。
今年春,在设立云南都司的同时,大明也正式设立了贵州都指挥使司,治贵州宣慰司。
贵州都司下设十八卫所一个千户所,基本上都像普定卫这样,分布在东行道和五尺道沿途。不过大都跟普定卫一样不满员,只有两三千官兵驻守。
朱桢虽然是云南巡抚,但因为种种原因,贵州还未设立布政使司,贵州、普定、乌撒一带的民政,暂时都归他管辖。所以视察一下普定卫,慰问慰问驻防的官兵,也是他应尽的职责。
而且,普定卫指挥使何荣,还是何真的长子……
……
何荣率领全卫两千三百名官兵,在堡门口整齐列队,迎接王爷大驾光临。
“恭迎王爷!”何荣大喝一声,率领众将士单膝跪地。众将士也一起大声喝道:“恭迎王爷!”
“诸位兄弟快快请起。”朱桢大笑着扶起何荣,对众将士道:“本王也在普定堡战斗过,咱们正经算是战友咧。”
“是,一年前王爷和西平侯巧夺普定堡,又赢得了普定保卫战,还连下三城,飞夺胜境关的辉煌战绩,已经成为传奇。”何荣忙满脸钦佩的拍马道。
“哈哈哈,那都是西平侯的功劳,本王没干什么。”朱桢话虽如此,却高兴地合不拢嘴。他仰头看着普定堡,感慨道:“这才一年而已,就已经看不到当初鏖战的痕迹了。”
“末将去岁来时,堡下的土地还都是紫红色,到处都能看到白骨和折断的兵器呢。”何荣赶紧道:
“直到今年夏天,连降暴雨,才把堡墙上的血迹冲干净呢。”
“是吧。”朱桢叹气道:“真是一场血战啊。”
两人聊着天走进堡中,朱桢看到堡中已经大变样,大量的民房被拆除,空出来的地方成了军队的校场。
他举目四望,也没看到有土人的影子,便问道:“原本在这里的普定部呢?记得去年已经赦免他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