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汉人大都是军户,好处就是特别能战斗,服从性又好,所以朱桢才能迅速的打开局面,在云南站稳脚跟。所以说云南初期的移民开拓,主要靠的就是朱老板的军屯政策。
朱老板之所以对云南支持力度如此之大,一个是云南本身的重要性,让他决心消化掉这块“蛮荒之地”,一个是他对朱桢的偏爱,让他总是不知不觉给太多。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时机正合适。天下已经没有战事,朱老板的两百多万大军,没了用武之地。在内地垦屯,会跟老百姓争地,还会惹是生非,还不如尽量发配到边陲,让他们祸祸蛮夷去。
天时地利人和皆备,云南的军屯自然呈爆发式增长。
朱桢又对胡泉透露道:“这次回京前,父皇和大哥跟我说,还会在未来五年内,再拨四十个卫所到云南屯田。我是来者不拒的,我舅舅就该头大了。”
“呵呵……”胡泉额头冒汗道:“这个确实头大。主要是之前那十万八千人安顿下来之后,剩的好地方就不算多了。再来四十个卫所的话,把他们全安顿下来,肯定要跟土司们起冲突的。”
“哎,舅舅不是刚说了要跳出窠臼,站在更高的层面看问题吗?”朱桢笑道。
“王爷是说……”胡泉愣一下。
“爹,王爷是说,不是还有外云南吗?”胡显提醒老子道。
“对啊,还是年轻人脑子快。”胡泉一拍脑袋道:“外云南不是云南啊!”
“没错,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该转到外云南了。”朱桢道:“光吃下来不赶紧消化,回头就又拉出去了,等于白忙一场。”
“王爷话糙理不糙……”胡家父子这个汗啊,心说王爷果然跟当兵的混久了,说话越来越牙碜了。
“总之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就要放到外云南上了。争取在十年之内,让云南没有内外之分!全都变成一个样。”朱桢斩钉截铁道。
这时候他看到邓铎带着潘原明和道同从远处走过来,便笑道:“他们来了,咱们一起议吧。”
第一四零四章 各有任务
“拜见王爷。”双方在凉亭湖畔相遇,潘原明和道同躬身施礼。
“来来来。”朱桢招呼众人在凉亭中坐下,沐香带着宫女端上水果茶点,又沏好了香茗,然后悄然退下。
“都坐,喝点水润润喉咙。”朱桢端起茶盏轻呷一口。
众大吏谢恩之后,便围着圆桌坐下。
周遭莲叶接天,锦鳞游泳,人坐亭中,如在画中。只觉凉风起兮,暑热全消。
“昆明真是个好地方啊。”朱桢不禁感慨道:“去年夏天我在大宁,都没这么凉快。”
“是啊,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确实是块福地。”道同笑道:“从地图上看,和广州都很靠南,却是两重天。”
“哈哈哈,广州那个夏天,真是去过一次再也不敢去了。”朱桢回忆起当时去广州那趟受的热,忍不住直摇头。
“这么说为臣还得多谢王爷又救了我一次。”道同笑着拱拱手。
“哎哟,老道你开朗了很多。”朱桢十分开心道:“当初咱记得你整天苦大仇深的,都不会笑。”
“为臣当时都快被朱亮祖逼死了,怎么能笑得出来呢?”道同苦笑道。
“是啊。”朱桢点点头道:“不过我好像又要把你往火坑里推了。”
“王爷请讲。”道同抱拳昂然道:“卑职在云南就是打算为王爷赴汤蹈火的!”
“怪不得王爷非要把你老弟请来。”潘原明恍然道:“精气神就跟老朽不一样。”
“哎,老潘你已经够厉害了。”朱桢笑着夸赞一句道:“一位退休老干部,被返聘到这么艰难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五年,为云南开辟了这么好的局面。堪称梅开二度花更艳!”
“要不是你年过七十,又一身的病,我肯定让你去阿瓦。”说着他叹口气道:“道同虽然年富力强,但毕竟没有在云南为官的经验,骤担重任,我真怕他难以应付啊。”
然后胡泉父子对视一眼,心说王爷怎么跟老潘他们说话就这么文绉绉的,跟我们就那么粗鄙?
“王爷放心。”潘原明赶忙给朱桢吃定心丸道:“志合老弟来云南已经半年了,据为臣观察,他绝对可堪重任,而且为臣已经将云南的情况都介绍给他了,他一定不会让王爷失望的。”
“为臣一定竭尽全力。”道同也表态道:“当然外云南的情况确实很复杂,为臣还需要虚心求教潘前辈和诸位同仁。”
“没错,而且不只是汉官,要多跟土司交流。”朱桢点点头道:“你负责的外云南,其实就是元朝的缅中行省。但忽必烈征服缅中后,因为种种原因,并没有对其像云南这样进行实际统治,而是由原先的王室继续管理。”
“所以那里的土司对天朝的归属感,远低于内云南。”朱桢接着道:“而且由于傣人长期占据统治地位,还形成了大傣人文化,所以我们同化起来,也不会像内云南这么容易。”
“是。”道同赶忙应声道:“为臣谨记王爷教诲,去了先多看多听多交流,谋定而后动。”
“对。”朱桢点头道:“好处是什么呢,当初统一的蒲甘政权被元朝灭掉之后,就走向分裂,后来又被麓川征服过,所以他们很多人的心气已经不足了,而且各部之间矛盾重重,没法拧成一股绳。”
“所以你切不可将他们视作一体。”朱桢加重语气,指示道同道:“而是要通过了解,区分出哪一些是甘心臣服的,哪一些是可以争取的,哪一些是顽固不化的。”
“对于最后一类死硬派,不要心存幻想,要坚决彻底的消灭!”朱桢重重一挥手,杀气腾腾道:“这里没外人,本王不妨把话说清楚点,我派你去就是用你的杀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