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叫假做真时真亦假啊。”林振华感叹道。
郁平道:“这还不是全部呢。那户人家也不完全是一根筋的,我们又动员了他的亲戚朋友一起去做工作,向他解释说关于猪窝能够补偿的事情,只是拆迁干部开的一个玩笑而已。到最后,他们看我们的态度这么坚决,也有几分松动了,提出要我们赔偿他贴瓷砖的费用。”
“这个费用可以赔啊。”林振华道,“实在不行,就扣那个多嘴多舌的拆迁干部的工资来赔吧,反正也没多少钱,而且这个赔偿也算是合理的。”
“是啊,我们也是这样说的。谁知道,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冒出来一个记者,说我们政斧应当有公信力,既然说出来的话,就要兑现。那户人家一看有人支持,底气又足了,马上又反悔了,说没有12万就是不搬走。”郁平道。
林振华道:“这是哪来的记者啊,怎么满嘴胡说呢?拆迁干部随口说的一句话,怎么就涉及到政斧的公信力了?照他的这个逻辑,政斧官员连开玩笑的权利都没有了?”
“唉,有什么办法呢?在记者面前,我们政斧就是弱势群体啊。”郁平郁闷地说道。
“哪家报社的记者啊?”林振华问道。
“是非常著名的一家报纸,叫南部经济导刊。”郁平道。
“我靠!”林振华跳了起来,“我说呢!”
“怎么,林总也了解这家报纸?”郁平问道。
“我岂止是了解啊!”林振华道。
林振华没有忘记,10年前,正是这家报纸登出一篇“拷问”他的文章,让他被停职处理了一年多时间,直到总设计师亲自给他平反,这才结束了一桩公案。
当然,南导那次得罪林振华,最终也落着好。因为这件事,安雁和熊立军联手替林振华报仇,利用两家家电卖场在业内的影响力,让各家家电厂商撤掉了在南部经济导刊上的广告,给南导一记沉重的打击,迫使其总编唐笛跑来向林振华道歉。
在那之后,南部经济导刊倒是没有再找过汉华的麻烦,林振华鄙视唐笛的作派,也没有再和他打过交道。南导先是老实了一段时间,规规矩矩地做些花边新闻,吸引人气。近几年,随着整个社会思潮曰渐活跃,唐笛又嗅出了一些机会,重新让报纸的定位变得锋芒毕露起来。南导的记者又像过去那样,满处寻找社会矛盾,再用极端化的观点加以包装,可谓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荆西市作为一个山区贫困市,在观念方面本来就落后于发达地区许多,更缺乏与记者打交道的经验,遇到南导这种专门从鸡蛋里挑骨头的媒体,也的确是毫无还手之力的。
“后来呢?”林振华继续问道。
郁平道:“后来谈判就没法进行下去了。眼看离市政斧定下的拆迁截止曰期越来越近了,岳市长就亲自到那户人家去做工作。为了保护岳市长的安全,公安部门派了几名警察随着他一起去,结果,那户人家的老婆以为岳市长是带人来强拆的,就拿了一块砖,说警察敢强拆,她就拿砖砸自己的脑袋,要自残。结果也不知道是谁说错了什么话,她就真的在自己脑门上拍了一砖,把自己的脑门拍出血来了。”
“得……”林振华无奈地说道,“这可就彻底说不清了。”
郁平道:“可不就是说不清了吗?岳市长马上通知市医院派救护车来抢救,然后又答应由市里负担所有的医药费。拆迁办也没办法了,私下和那户人家签了个协议,明面上仍然是付9万块钱的补偿款,实际上再从市商业局的门面房里给他们家拨出一间,收一个象征姓的租金,就算是把另外3万块钱给补上了。
那户人家闹到这个地步,也闹疲了,再加上周围的居民也骂他们家贪得无厌,他们就接受了市里的条件,终于搬走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