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之路[慢穿]

成长之路[慢穿] 第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买了货担以后,除了留下十文钱做接下来两天的伙食费以外,其他全部的钱他都在杂货铺换成了零零碎碎各种小商品。
因为资金不足,能够置办的小商品到底不多,陶长安考虑到刚开始的时候生意可能不好,自己有可能要饿肚子的可能性...
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他可不想身上一点钱都不留,就贸然开始做货郎了。
接下来的两天,他并没有马上去走街窜巷卖东西,而是继续做了两天短工,身上又攒了二三十个铜板以后,他才不紧不慢的开始了自己做货郎的生涯!
今天一大早,陶长安把货担整理好,比较轻便和受欢迎的小商品就放在货担上一眼就可以看到的地方,至于其他稍微有点重量的东西,就只是象征性的放了一点在下面的木柜里面,大头都放在了小空间里面以便减轻重量。
挑拣完以后,整个货担也就三四十斤重,对于力气比常人都大不少的陶长安来说,这点重量轻飘飘的,根本没什么负担。
因为今天是镇子上赶集的时间,趁着今天人多,陶长安挑着货担沿街叫卖了一番,“卖东西咧,各种好看的头花头绳绢花...糖葫芦唉...”
刚刚开始的时候,因为有点不好意思,陶长安叫卖的声音十分小,不过等见到街道两边的人都十分卖力的吆喝着以后,慢慢的他也放开了。
反正他自己也不是什么比较喜欢要面子的小年轻了,都活了一辈子的老人了,尽管只是普通人,但阅历放在那里,怎么也比这个时代的大部分人懂得多一点。
想要吃得开,就要学会抹得开面子,放得下脸皮,见人就觉得不好意思的人,可干不了货郎这样的活。
天天饿肚子的时候,要是顾着脸皮,那就得继续苦下去,陶长安可过不了天天挨饿受冻的日子,脸面比起生存来说,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可能是因为今天来镇上赶集的人比较多,在镇上摆了一个早上的摊子,居然卖出去了三十几文的东西,货郎这活对陶长安来说确实不算累,除了一开始抹不开面子叫卖东西外,
后面生意那是越做越顺,路上走累了,干脆选一个人多的角落放下货担,在旁边放下一个小马扎,坐下来歇着卖。
渴了的话,就喝自己提前放在小空间里面保温的水囊,温开水喝着对身体好又解渴,再舒服不过了。
可能是因为受到上辈子寿终正寝之前感受过身体机能逐渐老化的影响,失去过以后对身体健康变得特别的珍惜,弄得陶长安如今特别喜欢养生。
吃饭喜欢细嚼慢咽,喝水喜欢喝温开水,走路也是走得十分稳当,一步一步的踩实了再下脚,就怕摔着了。
要知道上辈子的时候,人老了,那是特别怕摔的,老年人的身体恢复能力差,一不小心骨头都能够摔折,就真的只能够在床上躺好久了。
上辈子死了都死了,即使后悔自己年轻的还是没有好好的保养好身体,也晚了。
这辈子好不容易有机会,从平常的时候开始保养好身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陶长安还是十分注意养生的,毕竟保养身体,当然是越早越好了!
累了就停下来休息,休息好了再继续挑着担子卖货。
等下午人都散得差不多了之后,数了一下自己兜里面的铜板,还真别说,兜里一共有七十多个铜板,扣除成本以后,自己还能够挣上三十个铜板呢!
相当于自己打两天短工才能够挣到的钱了,尽管可能是因为今天赶集的缘故才挣到这么多,但仍然让陶长安感到十分开心了。
要知道短工可不是每天都有的,很多时候就是想要干活都找不到活干。
但是自己货郎的活,却是每天都可以做,不管挣到多少,只要有的挣就行。
开张第一天,镇子本来就不大,陶长安以为自己会遇到村里熟悉的人呢。
没想到一天了,一个人认出自己的人都没有见到,也不知道是不是村里的人都没有过来赶集呢,还是自己变化太大,那些人没有认出自己?
其实陶长安也没有什么好的条件可以改变一下原主的形象,最多是戴了一顶草帽而已。
估计村里的人确实过来赶集了,但可能是没有想到自己村里会有人出来做货郎,没认出来吧。
其实暂时没有被熟人认出来,对陶长安来说还算一件好事,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太早让刘家那边的人知道自己在外面做货郎,估计就会马上让人叫自己回去,逼问自己这事怎么一回事了?
第10章
等自己一说自己是被人家请去做货郎的,在知道自己每天工钱是多少以后,估计接下来就是让自己把工钱全部上交了。
这几天打短工挣到的钱,如今都已经被陶长那用去做了本钱,如今还没有挣到多少钱呢,要是这个时候就被人叫了回去,拿不出来钱可不好交代啊!
自己被骂几句倒是无所谓,不过陶长安总要考虑到原主妻子和三个孩子在刘家的处境,本来李氏和三个孩子的日子就不大好过,要是再因为自己没把钱上交的事情惹怒了刘父刘母他们,那李氏他们的日子可能就更加难过了。
不管怎么说,对于原主的妻子和孩子,自己还是有责任照顾他们的,在自己还没有准备好之前,还是尽量不要让人知道自己私自做生意的事情比较好。
前期苟着点,等多攒点钱放在小空间以后,就可以用来改善自己如今的生活条件了。
因为有这样的顾忌,接下来一个多月的时间,陶长安做生意的时候,就不在刘家村附近做了,直接挑着货担往十里八村其他地方去了。
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不熟悉地形,他可没有少走冤枉路,为了能够多挣点钱,那些比较偏僻的村子是他去得比较多的地方。
毕竟越是偏远的村子,平常出一趟门,到镇子上的次数越少,有时候家里急缺个什么柴米油盐什么的,可不就得靠偶尔过去的货郎那里补货了嘛!
不然,总不可能就为了缺点小东西,就花上一天的时间赶路去镇子上买吧?
尽管偏远点的村子普遍也比较穷,但一年到头家里总得买点够日子的东西吧,这样七拼八凑的,整个村子加起来一次的购买力还是不错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