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那边还算安稳,为了避免贾家被拉进夺嫡的风波当中,陶长安回金陵祭祖之前,只能够让人把隔壁的贾敬请了过来。
接到隔壁堂叔请自己过去一趟的要求后,贾敬还有点奇怪自己这位堂叔找自己有什么事情?
自从自己父亲过世以后,两家除了过年的时候一起祭祖以外,来往得还是比较少的。
“侄子给堂叔请安,堂叔怎么突然想起来让人找侄子过来了,是有什么事情吗?”
陶长安笑着让贾敬坐下,说道:
“想起很久没跟侄子你坐下来聊一聊了,趁着今天有空,就把你叫来坐坐。”
贾敬虽然弄不懂自己堂叔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大家都姓贾,同一族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还是相信自己堂叔是不会害自己的。
聊着聊着,陶长安总算是知道自己这个侄子后来为什么宁愿辞官跑出去当道士了。
一是对贾敬当修道感兴趣,二是自从他进了翰林院之后,就一直遭受文官们的冷暴力,日子过得比较苦逼,三则是这些日子一直有大皇子的人来拉拢,希望他加入大皇子的阵营。
看来那些人拉拢自己失败了以后,就想间接的通过把宁国府笼络过去以后,间接的把荣国府拉下水啊。
听了一遍贾敬的诉苦以后,陶长安并没有露出什么同情的神色,而是问道:
“既然敬儿你在翰林院待得不习惯,以前为什么不跟我或者你父亲提,算了以前的事情就不提了。
第57章
那些文官看不上我们勋贵出身的就看不上呗, 估计暗地是嫉妒我们有这么好的资源可以利用。
因为那些文官没有这样的条件,所以也只能够嫉妒我们这些出身比较好的人了,敬儿你不用把这些放在心上。
既然翰林院的人看不上你,你也不用搭理他们, 下值之后约上三五个合得来的人一起玩, 不是更好,何必跟那些不懂得变通的书生计较!
要是敬儿你实在待得不习惯, 要不我想办法帮你换一个地方待着?”
作为皇上的心腹, 这点小便利还是有的, 以前贾敬不提出来, 陶长安就当做不知道。
今天既然已经把人叫过来了解情况了, 这样顺手的事情,他自然不介意帮上一把。
贾敬刚刚开始进入翰林院的时候, 在遭受到同僚的排挤以后, 之所以没像他父亲贾代化寻求帮助换一个地方, 也是为了赌一口气。
后来等他觉得撑不住的时候,他父亲贾代化正好病重, 他哪里好为了这点事情麻烦病重的父亲啊。
直到贾敬的父亲过世, 贾敬情绪不高,在翰林院待得也越来越不舒服,要是时间久了, 估计会让他对官场对心生厌恶吧!
就贾敬如今的模样, 加上大皇子那边有心拉拢, 估计贾敬后面要是没有人能提醒的话, 稀里糊涂的就加入了进去也说不定。
等后面大皇子夺嫡失败, 作为大皇子阵营的一员, 贾敬为了一家老小不被清算, 估计只能通过辞官让爵的行为避祸了吧!
原著当中,原主已经过世了,荣国府是由贾赦袭爵,但实际权利却在贾母这个老太太手上。
原主的去世,荣国府也随着败落了下来,很多人脉都已经不能够用了,这个时候自然也帮不上贾敬什么。
原著中这时候贾赦因为从小是太子伴读的缘故,天然的就是太子阵营的。
贾家一共就荣国府和宁国府拿得出手一点,等太子和大皇子夺嫡失败以后,两府没一个逃得过去的,也难怪后面混成那个鬼样子。
荣国府如今陶长安这个荣国公是坚定的保皇党,贾赦都没有当家,他根本句没有站位的资格,自然影响不了什么。
至于贾敬这里,陶长安只能够做到提点一番,要是贾敬实在不听,那就怪不了以后陶长安不管宁国府了。
贾敬听到自己堂叔愿意帮自己一把,双眼顿时放起光来,连忙答应道:
“堂叔您能够帮侄子一把,给我换一个地方做官,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侄子在此先谢过堂叔了。”
对于贾敬的识趣,知道好歹,陶长安还是挺满意的。
满意之余,这才语重心长的劝说道:
“好说好说,你是我亲侄子,帮你一把也是应该的。
不过你说大皇子那边有意想让你给他们做事,你一直待在翰林院,消息可能不是那么灵通,对皇上的意思不是很懂。”
说到这事,贾敬再糊涂,也知道这种事情可开不得玩笑,连忙正色起来,虚心的请教道:
“堂叔您是皇上的心腹,能够一直稳坐高位,本事一定特别厉害,这事要怎么做,关系到全家老小,还请堂叔教我!”
陶长安觉得贾敬可比自家的两个臭小子懂事多了,你看自己才提一句,他就知道放低姿态请教人了。
“堂叔也不好擅自揣测圣意,但是我想任是谁作为当家人,都不喜欢自己还没死的时候,底下的儿子就为了谁能够袭爵打个你死我活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