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四爷断然不会这么说。
四爷一口饮完手边早已放凉的茶,“太子迟早要立,只是朕始终觉得,现下立太子,时候不对。”
他并不吝啬于和怡亲王谈论自己的心思,在他看来,这个世上,在没有比他们兄弟二人还能说真心话的人了。
四爷拣了手边的几份折子给怡亲王,示意他打开来看:“这些折子上,有些是请立弘历为太子,有些是请立福宜的,你觉得,他们二人谁更合适?”
怡亲王每日也都是上朝的,不必翻看,就知大概。
支持弘历的,大多都是满洲贵族的大臣,以其生母钮祜禄氏尊贵的血统为由。
支持福宜的,大多是汉臣,他们以满汉一家,不分彼此为由,拥立福宜。
朝中为此两两对峙,互不相让。只有年家保持中立,一副都听四爷决策的模样。
怡亲王心思百转,笑着开口:“事关储君,臣弟怎好随意议论,况且皇兄的儿子,个个都是好的。”
对于怡亲王的回答,四爷是很是无奈:“十三弟,你什么都好,就是太过谨慎了,朕既然问了,就是想听听你的意见的。”
怡亲王这才抿唇道:“依臣弟看,皇兄如今正值壮年,几位阿哥年纪又小,尚未成亲参政,立储一事,不该如此着急才是。”
若要选储君,出身什么的,虽也占一部分缘由,可最重要的,是能力。
储君之位,能者居之,倘若没有能力,却被人硬扶上位,于大清,于天下百姓都是不利的。
四爷很是认同怡亲王的话,他辛辛苦苦夺来的江山,总要交到有能力的人手中。
但眼下的立储风波,也要平定,否则于朝堂安稳无益。
这般想着,四爷决定秘密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