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要说起来,那些太傅门生都算是天子同窗了。
所以他们在朝廷上,自然占了文臣的半壁江山。
而左相,傅正卿这边,傅正卿虽然不结党营私,也是个纯臣,但他的能力和背景已经摆在这里了。
想要投入他门下的官员,读书人,同样是不知凡几。
特别是那些刚考上进士的读书人,会试三年一考,每次大约能录取将近二百人。
但是这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官位派给他们呢?
若是没有点人脉,可能等派官都得等上几年。
哪怕是偏远地方的县令,都不一定轮得到他们。
所以即便是他们不想去巴结这些位高权重的相爷,也得要为自己的前程着想。
但是如果撤掉丞相的职务,改建内格的话,这便不一样了。
内阁的辅政大臣,可以从文武官中,甚至是从六部中选取合适的人选。
无论涉及到哪一个部门的政务,都可以先由内阁先开个会,先拟定个章程,然后再交给陛下。
如果只是小事情,他们可以自己决定,然后把决定交给陛下看,让陛下盖章就好。
因为辅政大臣不是一个人,涉及到几个部门,就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情况。
老皇帝听得津津有味,内阁的概念,已经在他脑海里,逐步有了雏形。
他脸色带着欣慰,于是也就直话直说了,“朕有心打算组建内阁,此事还需要爱卿从旁协助。”
祁秋年并不惊讶,谁不想轻松一些呢?老皇帝也不想什么时候把自己累死了吧。
他刚才说的都只是一个内阁的雏形,还有许多的细节需要完善,而他是提起内阁概念的,理所应当,他都要负责完善。
祁秋年站起身,拱了拱手,“臣定然不负陛下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