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卓还没说完呢:“过两天我再跟邱慈云联系联系,看看中芯这一拨募资的对象都是哪几家机构,反正它们愿意投半导体,看看能不能顺手也给咱们投一些。”
苏薇默默的想道,为了钱,也正常……
方卓脑海里有各种构想因为最近获得的讯息而跳跃了出来。
苏副总裁有幸聆听了一会,觉得就凭老板的脸皮也应该能把事情做成功。
不,不是脸皮,是胸怀。
毕竟,愿意真金白银的支持半导体产业发展没有胸怀可不行。
“方总,你觉得我们的产品能不能用上自家的芯片?”苏薇的思维跟着一起发散,问了个问题。
“能。”方卓坚定地说道。
苏薇静静的看着面前这位年轻的上海首富:“这么有信心?”
方卓答道:“嗯,毕竟我阅读理解做得好。”
苏薇没听懂,但没有妨碍到她感受到老板强大的信心。
就像他聊起互联网发展的信心、聊起音乐播放器的信心以及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坚定信心。
※※※
方卓的动作很快。
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个持久战,所以越早启动越好,越接触到问题也就越能多些时间来想办法。
易科内部抽调人手组成了一个商业谈判团队,然后又邀请产品总监许柯登上次推荐的两位校内老师担任顾问,再去联系了中芯邱慈云,让这位大佬也推荐了行业内的朋友加入团队。
一来,邱慈云推荐的人靠谱,二来,这是让邱慈云知道自己这边动了真格。
如此,一个用来推进项目选址的谈判团队迅速成型,得开始考虑目标城市的接触。
按照邱慈云的说法,方卓初步定了京、津、申、鹏、香港、武汉、成都这七个中芯当初考虑的城市,接下来就是做排除法了。
尽管方卓和邱慈云都觉得上海不会给出和中芯一致的政策,但他还是致电兰花区长,询问区里的政策。
“方总,你……”裘迪没想到几天没联系,这家伙居然都要开始寻求政策支持了,“这……你这真的要做半导体工厂吗?是不是跨度有些大?”
“也还好,我们易科的产品本身就需要芯片。”方卓提到这一点,询问道,“裘区长,区里能给什么样的政策?我也不想要多,能和中芯持平就行。”
裘迪沉默好一会,诚实地说道:“方总,你别急,我帮你争取,这事我得找老郑商量,得从市里的层面努力,张江不是我们区里能决定的。”
然后,他又说道:“只是……”
方卓善解人意地说道:“只是希望不大,对吧?”
“方总,我肯定尽力帮你争取,这一点你不用怀疑,但,中芯现在的势头很好,你现在搞一个类似的项目,政策优惠力度上有难度。”裘迪踌躇道,“所以,先前我也劝你投中芯。”
“裘区长,我理解,你先帮我问问,有消息了我也问问郑市长,我当然还是想在上海发展的。”方卓如此说道。
裘迪挂了电话就立即去询问政策支持了。
方卓这边先划掉了“上海”这个错误答案。
中芯创立时有两位股东是上实投资与张江高科,都是上海这边给予的资金支持,同时,张江的黄金地段任由中芯挑选,几乎是免租,税收方面则前五年免税,后五年减半。
但是,上海确实没什么理由在中芯已成气候的情况下再扶植一个它的竞争对手,这看起来并非合理的资源分配。
而且,张汝京博士是业界大佬,这副牌看起来也更值得投入。
方卓能理解上海的倾向,也仅是出于和老裘、郑哥的关系来知会一声,免得事后落下嫌隙。
这名单上后面的城市就不能这样打电话过去联系了。
自己能在北京找到人,可是,中芯有个在北京建生产线的规划,也是12英寸最新技术的项目,其它津、鹏、香港、武汉、成都则是要进行正式的接触来讨论这个事。
或者,可以不局限为中芯当初的考虑,毕竟时间已经过去三年。
方卓想着金陵、杭州都是不错的选择,打算都纳入团队接触的范围。
反正,货比数家,最好的条件都是竞争出来的。
方卓等待着裘区长的回复,也把城市的接触工作分配到团队,为了表示己方的诚意和尊重,他会跟着团队一起到地方考察,试试富豪名头的效果。
6月的最后一天,方卓开完易科的工作会,开始联络起一些有钱的老朋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