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一氏族 第8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陈安之喝完醒酒汤,放下碗,看了一眼主座上面容严厉的父亲,主动开口:“父亲深夜唤儿过来,可是有什么教诲?”
陈询扫了一眼陈安之,淡淡道:“从今往后,少跟你那两个将门朋友相聚。昨日已经跟你说过,如今陈氏跟徐氏的关系已经改变,徐相跟镇国公势同水火,你身为陈氏嫡长孙,需得注意自身言行。就算要跟他们来往,好歹也得过了这段时间,免得被徐明朗那老匹……咳,免得被徐相说三道四。”
陈安之扰扰头,大感麻烦。
“父亲,我们跟徐氏不合也不是一两年了,怎么这回就这么快冰释了前嫌,化干戈为玉帛了?”陈安之想问这个问题已经很久。
陈询端坐如泥雕,嘴里却冷哼一声,不屑地道:“谁跟这老匹夫……老宰相化干戈为玉帛了?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说到这,他不满的又扫了陈安之一眼,“为父一直教导你,遇事要多动点心思,你怎么还是在往莽夫的方向发展?
“如今文武之争愈演愈烈,刘氏那么显赫的家势,说倒就倒了,咱们陈氏家门小,可经不起折腾。万一将门见咱们好欺负,向咱们动手,徐明朗那老……徐相又背后下手,我们岂不是危在旦夕?”
闻听此言,陈安之立马接话,大声道:“不可能!父亲,宁哥儿跟魏野猪不会跟我反目,赵氏魏氏也不会对付陈氏!咱们可是清流门第,只专注于学问,又没做恶事……”
“闭嘴!”陈询被陈安之这番话气得胡子一抖,“刚刚还让你动心思,你这就跟为父说没脑子的话,你是要气死为父不成?!”
陈安之见父亲确实怒了,缩了缩脖子,不再说话。
陈询冷哼一声,以示警告,继续道:“除了文武之争,门第内部之争,方今天下大势,还有世家与寒门之争!本朝大兴科举,尤其是到了近些年,陛下不断扩大科举取士规模,朝堂上的寒门官员越来越多。
“陈氏本来就只专注于做学问,族人只在只在礼部、鸿胪寺、太学、翰林院任职,官职不多,权力有限,现在被徐明朗……徐相……那,老匹夫!跟寒门两边挤压,若是再不求出路,就真的要家道中落了!
“这回徐老匹夫也是被将门逼得没办法,主动登门示好,还让出了许多刘氏留下的官职,我们陈氏若是不借坡下驴,徐老匹夫必定恼羞成怒,那可就大事不妙。”
说到这,陈询瞥了陈安之一眼,“我们这是顺势而为,不失时机跟徐老匹夫要点好处,以后的事以后再看形势而定。你可懂了?”
陈询说得头头是道,陈安之听得头晕目眩,末了见父亲等自己答话,不好意思的道:“儿应该……懂了吧?还是有点复杂啊!”
陈询嘴角一抽,差点儿背过气去,有心想要指着陈安之骂一顿,又得顾及自己儒士的君子风度,一时间胡须抖个不停,分外滑稽,末了站起身,拂袖而去,“你给我去闭关,不叫你不准出来!”
“每次说完话就让我去闭关,好像我平时自己不闭关修炼一样。”陈安之暗自嘟囔一句,有气无力的躬身应是。
第一一九章 山雨欲来
与内书房不同,宰相府的东书房很宽敞,很多时候徐明朗跟亲近或重要的人议事,都是选择这里。跟会客厅相比,书房无疑更加私密,可以讨论不足为外人道的要紧事。
眼下书房客人颇多,众门第家主分坐两班,徐明朗高居主位,颇有朝堂朝会的格局。
也不是所有门第家主都到场了,今日要说得是权力斗争的机密布置,像陈氏这种门第,虽然眼下已经不跟徐氏对立,徐明朗也是不会让他们列席的。
“如今是我们进攻将门的关键时期,任何疏忽都不能有,敢问徐相,那些向来跟我们不和睦的门第,徐相可都收买安抚过了?”开口的是庞氏家族庞清德。
刘牧之被流放后,参知政事的位置空了出来,虽然皇帝表露过任用寒门官员的意思,但徐明朗和门第最终还是让庞清德坐上了这个位置。
“庞公错了。”徐明朗淡淡地道。两家虽然是亲家,但徐明朗自恃宰相身份,话说得不甚客气。
庞清德微微一怔,“哪里错了?”
“其一,本相无需收买所有跟我们不睦的门第,只要让陈氏站到我们这边来即可。”徐明朗垂着眼帘,显得气定神闲,智珠在握。
闻听此言,庞清德略一回神,便明白了其中关键。
跟他们不和睦的那几家门第中,陈氏扮演了关键角色,如今陈氏被他们收买,这几家的松散联盟就会出问题。这个时候,他们更恨的是陈氏这个背叛者,注意力暂时也不会在他们身上。
至于陈氏是不是让出了徐明朗给予的一部分利益,安抚了这些门第,亦或是用别的方法保证了自己不成为众矢之的,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多少麻烦,就不是他们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对他们来说,收买一个门第需要花费的代价,怎么都比收买几个门第少得多,若是能让陈氏跟那几个门第反目,起到的效果还会更好,这一手颇有几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其二,我们这回要对付的,也不是将门,而是赵氏一家。掰断一根手指,怎么都会比击碎一个拳头容易得多。而只要这个拳头少了拇指,它也是怎么都握不紧的了,往后我们要收拾起来,也就容易得多。”徐明朗继续说道。
众人无不颔首表示赞同。
刘氏之案后,赵氏有了收拢将门人心的趋势,这个时候若是对付将门整体,将门就只能在赵氏带领下一起行动,这无疑是给了赵氏借机凝聚将门之力的机会。
趁着赵氏还未完全收拢大部分将门人心的机会,用门第联合之力,以泰山压顶之势,先将赵氏扳倒,无疑是最好的策略。
“徐相智谋千里,我等钦佩万分。接下来,就是商量扳倒赵氏的具体计划了。以某之见,我们还是从弹劾赵氏官将渎职枉法开始?”郑氏家主接过话茬,他是御史大夫,管着御史台,对弹劾朝臣的套路很熟悉。
“郑公错了。”徐明朗又是这句话。
郑氏家主郑泽贤纳罕道:“哪里错了?”
“赵氏身为皇朝第一外戚,向来爱惜羽毛,族中官将最重名声风评,绝对不会做贪赃枉法之事。况且自监军之职设立后,将门官员都变得谨小慎微,力图避免再给我们攻讦的把柄,赵氏又怎会在这个时候言行不谨慎?”徐明朗分析得很清楚。
众人无法反驳。
郑泽贤寻思着道:“就算赵氏官将没有渎职,御史台也可以捕风捉影,风闻奏事本就是御史职责,不需要实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