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山谷中激战进行,有很多攀山而出的修行者,和从一个个山道里冲出来的骑马马贼,不断被这两股雁门军轻骑拦头射杀。
战斗没什么悬念。
日落之前,大战结束。只剩下突围而出的马贼,还在零星被雁门军轻骑一射一个准。
这股人马近两千,为祸方圆三百里十几个部落的凶悍马贼,就这样被从地图上抹去。雁门军虽然也有伤亡,但跟马贼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初次出战,就取得这样的战果,乙字营上下无不是欢呼雀跃,但在赵宁却连进入山谷,查看战场、清点缴获的兴致都没有。
前世他什么场面没见过,区区不到两千马贼的战果,在他心里半点儿波澜都引不起。
一场实力悬殊,必定会胜的战斗,也无法让他的情绪有任何波动。
来自格桑部的几个牧民向导,则是欢天喜地的跑到赵宁近前,一个劲儿向他行礼,感谢他为格桑部解决了这个为祸多年的大患。
他们是那样的兴奋,以至于眼中都有泪花闪烁。
除此之外,他们黝黑粗糙的脸上还洋溢着跟幸福有关的希望,很显然,没了这股马贼,他们的生活就得到很大改善。
这让他们看赵宁的目光,除了畏惧、礼敬外,还带上了浓浓的尊敬。
这种尊敬一直延续到,雁门军轻骑撤出山谷,在乙字营重新集结的时候。他们得到允许后,又跑到军阵前面,郑重无比的向乙字营将士们行礼。
“这帮马贼的库房里有很多财宝,数量之多,一般两千人的部落远远比不上。”赵逊回来的时候,跟赵宁简单说了下缴获情况。
财富多,意味着这些马贼作恶多端,罪行深重。
“这些马贼战斗意志不怎么强,我们俘获了一千两百余人,其中不乏修行者,这些人宁哥儿打算怎么处理?”
赵逊说完了山谷里的情况,问起这个比较关键的问题。他们是要去达旦部的,不可能押着这些马贼俘虏同行,送回雁门关也需要不少兵力。
这个问题,在战斗刚结束的时候,赵宁就已经想好:
“方便运输的财货,让护送伤员、战死者遗骸回雁门关的将士捎带回去,之后拿出一部分论功行赏,余者充公。
“至于这一千两百多俘虏,御气境以上的修行者全部就地枭首,剩余的交给被他们祸害过的部落做奴隶,让他们为之前的恶行恕罪。”
赵宁的这个处置,让赵逊很是欣赏。
财物比较好运输,也比较珍贵,自然要带回去,之后按照今日的军功行赏,是将士们喜闻乐见的事,这不必多说。
御气境衣裳的马贼,因为实力较强,不好控制,而且杀戮肯定比普通马贼多,罪大恶极,非死不可。
将别的马贼交给那些被他们祸害过的部族,必然能让那些部落对雁门军感恩戴德,这能最大限度提升雁门军剿匪事件的影响力,拉近雁门军跟牧民的关系。
可想而知,这件事传开之后,雁门军在草原的名声必会上升很多。
格桑部的那几个牧民向导,得知了赵宁这个决定,无不是大喜过望、激动不已。他们学着齐人的礼节,不断向赵宁下拜叩首,表达他们对赵宁的臣服、敬重。
而乙字营的将士们,在经过这一场战斗后,看赵宁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近亲了很多。
之前赵宁在靶场展现骑射本领、训斥将士,那是立威。
今日在强者的配合下轻松剿灭这股马贼,让将士们都能分得不少财富,带给了他们实际利益,让他们看到了跟着赵宁的好处,这便相当于施恩。
有了这两者,乙字营的将士对赵宁这个主将,便是心悦臣服了。
第一七零章 忌惮
与之相应的,赵宁对乙字营展现出来的战力,总体而言还算满意。
大齐承平日久,除了二十年前平定南诏犯边的战役,这些年几乎没有值得一说的战事,养尊处优的中央禁军虽然看起来依然威武,实际却已不堪重用。
唯有四境边军,战力犹存。
时辰已经不早,赵宁就没打算今日再赶路,让乙字营就地安营扎寨。马贼的山寨虽然建筑齐全,赵宁却不会让乙字营进驻。休息一晚也不行。
这并非有什么金科玉律,而是赵宁要将雁门军与马贼区分开,不能把二者混在一起。再者,以雁门军的骄傲,除非十分必要,否则也不愿在马贼巢穴中过夜。
杨佳妮终于是吃完了。她是真的吃完了,赵宁递给她的鼓鼓囊囊的包裹里,有他一半的口粮,现在竟然被杨佳妮消灭了个干干净净,连残渣都没留下。
咕噜咕噜喝干水囊里的清水,一脸满足打完饱嗝的杨佳妮,见赵宁闲了下来,看了看一旁插在地上的丈二陌刀,犹豫了一阵,目光落在手里干干净净的布袋上。
最终她还是说服了自己,没有去提陌刀,而是把已经空了的布袋,规规整整的折叠好,起身系到了马鞍边,理顺了看起来满意了,才回到石头上重新坐下。
赵宁安排完乙字营的各项事宜,转头看到赵佳妮的动作,目光在马鞍边的包裹上停留了一会儿。
这布袋被折放得很好,边边角角齐整得过分,就差没系个蝴蝶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