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氏族

第一氏族 第83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赵宁到了陈州州治,宛丘县。
日前赵宁去蔡州时,蔡州不战而降,随后颍州也主动效忠朝廷,两州都没有战事,赵宁便懒得都去转悠,此番来到陈州,是调度大军筹划对宋、亳二州的攻势。
宋州在亳州之北,毗邻曹州。
说起来反抗军从曹州西进汴梁,而后南下许、蔡,及至东进颍州,算是围着宋、亳二州绕了半个圈。
之所以有这样的征战路线,全是因为宋、亳二州驻扎着吴军,相对难缠,而许、陈、蔡、颍四地只有张京的藩镇军,很容易拿下。
无论如何,随着“魏安之”行动大成,一手造就神教内部分裂,让汴梁城易主,侧面引动神教与张京反目,把张京逼得“发疯”,许、陈、蔡、颍被反抗军快速而顺利地进驻,张京的势力基本覆灭。
中原再无四镇之主。
天下也少了张京这个诸侯。
中原之战,正式进入到晋军跟吴军分高下、定胜负、决生死的阶段!
第九二九章 淡然无惧
大军调度需要一些时间,如何进击宋亳二州、威胁徐州,同样得仔细思量周密布置。
大军现在毕竟正在控制颍州,而颍州临着淮河,不仅手握淮河四重镇渡口之一的下蔡(寿州),东部距离淮河的另一个重镇渡口——钟离,也不远。
有这样的地利,用武之地便不可谓不大。
正在赵宁构思大军行动时,一份紧急军报送到了他手上,核心就八个字:沂州危急、兖州危难。
这八个字可谓是字字万钧,每一个都有着惊心动魄的力量。
吴国侍卫亲军到底不是吃素的,只要不是面对兵力相当的反抗军,怎么都有取胜机会,而东线战场拢共没多少反抗军正规军,且吴军兵力还具备相当优势。
但赵宁在看完军报时,脸上却浮现出一抹意味莫名的笑容。
他在想,当反抗军进驻下蔡,威逼钟离时,杨延广是不是也会接到一份军报,核心同样可以用八个字陈述:钟离危急,淮南危难!
当然,就像赵宁在沂州、兖州布置有相当兵力一样,杨延广同样在临近下蔡、钟离的城池,屯驻了不少兵马。
赵宁要真的威胁徐州、淮南并不容易;吴军要攻下沂州、兖州同样不简单。
现在的中原战局就是这般微妙。
在吴军已经包围费县、解了密州之围,阻断沂州两面退路的情况下,要是吴军真的攻破沂州,那么驻守沂州的晋军只怕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与此同时,若是兖州真被吴军攻克,那郓州也没什么安全可言,一旦秦军见有机可趁,从河阳、洛阳出动抢地盘,晋军就是后路之一不存,又被两面夹击。
届时如若形势危殆,晋军占着杨柳城,不是不能撤出中原,只是就跟不是不能通过淮河下游渡口撤回淮南的吴军一样,处境都格外凶险。
简而言之,赵宁不能容许沂州、兖州丢失。
为此,他暂缓在寿州、钟离做文章的打算,将西线大军暂时交给黄远岱调度一二,自己决定去兖州、沂州走一趟。
......
赵宁先到的是兖州。
先易后难。
兖州连接郓州与沂州,是中枢之地,也是沂州后背,位置关键,要是兖州先丢了,沂州便真的没了转圜余地,除了死守战胜吴军外,没有任何生路可言。
吴军在沂州投入了相对较多的兵力,已经把沂州城围得很死,而兖州的吴军不仅少一些,还临着随时可以提供支援的郓州,情况好上不少。
驻守兖州的主将是常怀远。
这位前武宁节度使如今全然是反抗军将领的模样——反正看上去挺像那么回事,赵宁抵达兖州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又一片无边无际的吴军正在三面攻城,而常怀远奋战在城楼之上,堪称一马当先。
手持大刀的常怀远披头散发,衣衫上血迹斑斑,与吴军王极境高手在半空短兵相接,拼杀之际嘶吼连连,七成招式都是进攻,模样虽然显得颇为狼狈,但战意盎然斗志正高,令对手应付得捉襟见肘。
主将身先士卒全力相搏,将士们自然奋力拼杀。
这是放在任何军队都通用的道理。
在城头奋战的晋军大部分是反抗军预备军,正规军只占三成左右,这实在是很好分辨,二者的战阵章法、战斗技艺不在一个层面上。
赵宁从半空飞来,并未遮掩自己王极境后期的修为气机。
吴国高手察觉到他临近,当即吓得眉头狂跳,哪里还有心思跟常怀远缠斗,连忙虚晃一枪逼开对方,一溜烟儿从半空窜回军营。
迅若闪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