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考科举

穿越考科举 第47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即使这样,人数还是捉襟见肘。
“让我跟邬人豪分开,可以跟着小吏同行,也能帮帮忙。”
纪元直接道。
他们俩?
这能行吗?
往下面村寨跑,可是最辛苦的,很多路还要人牵着马走。
纪元确定道:“刘大人,事不等人。”
这句话提醒了刘大人。
“好,你们两个一定要注意安全。”
“不过说回来,能通知多少地方,就要通知多少地方。”
“事关宁安州百姓的口粮,一点也不能有误,听到了吗?”
纪元跟邬人豪点头。
他们听到了,他们也会照办。
“好了,出发,快去快回。”
“今年不能再跟去年一样了。”
“真的不能了。”
刘大人深吸口气,远远看着,像是在流泪,近了看才知道,那是他纵横的皱纹。
纪元跟着一个本地小吏,两人骑着马快走。
能骑马的地方骑马,到了地方就要把马拴在树上步行过去。
那本地小吏着急的很,不会刻意等着这位“小白脸”。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对方竟然跟得上,还能帮他提着东西。
或许,这个新来的官员,真的不错?
来不及想这些有的没的,还是赶紧把消息通知到位吧!
第114章
第114章
宁安州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貌, 让本地的农耕跟其他地方大不相同。
本地的水循环也跟其他地方不同。
一般来说,雨水下在山上。
经过山上的天然沟渠流到山腰的森林。
途经人类居住的村庄。
接着到山脚的梯田,最后流入地表河流。
一定要比喻的话, 可以当作一条天然的自然水管道, 从山上一直流到山脚。
途经这条“管道”的动植物, 人类, 田地,都会由此获益。
先秦时期,人们就察觉到这种地方的好处。
躲避战祸的时候,不少人定居在此。
宋朝时候也有记载,有位南宋的文人曾经形容岭地的梯田,称之为:“岭坂上皆禾田, 层层而上至顶,名梯田。”
山多地少时候,这是最为合理利用的方法。
甚至灌溉的时候,都能从山上引水, 可比挑水简单很多。
说了这样多“好处”, 自然也有坏处。
他们这两年面临的, 便是“坏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