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娱乐1971

426【佳视再起】(6 / 8)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稍微有点知识能力的,却是想挑战第二个专业问题,既可以拿彩电大奖,又证明了自己的学识。

等到第二周《百家讲坛》播出之后,统计出来的收视率把石少鸣吓了一跳。

第一周《百家讲坛》的前两集平均收视率只有11%,这还是沾了王梓钧名气的光,以及佳视的前期宣传。毕竟佳视原来这个时段的节目,收视率还不足1%。

可是第二周节目一上,第三集收视率猛增到25%,第四集更是一举超过了30%。

这对于其他电视台9点档节目来说,都是个很不错的成绩,而对一项鸡肋的佳视来说,已经可以算作是逆天了。

佳视的员工们欢呼雀跃,从高层到普通员工都在庆贺。前段时间到处都谣传佳视快倒闭,如今打了一个翻身仗,大家自然是高兴。

《王梓钧说三国》第二周的井喷式热播,才真正让《百家讲坛》这个节目品牌火起来。

这个结果,不光是卢国沾的节目推广做得好,如果是以前那种枯燥的教育节目,即便是弄出大奖的噱头,那是没人看的,十个有八个都会看个几分钟就换台或者睡着。

之所以能起到效果,乃是因为王梓钧的名气和信誉摆在那里,王梓钧做出的电影、歌曲和小说,甚至是那首引起小轰动的诗歌,都从来没让人失望过。

特别是《新白娘子传奇》和《上海滩》,以前许多普通观众都只注意主演,而不注意导演,佳视的宣传一打出这两部电视剧的导演要录《百家讲坛》,立即给这些普通观众吃了颗定心丸。

在许多人眼里,王梓钧做的东西,就是质量的保证。

还有一些观众,那就是纯粹为了看王梓钧或者看《三国》而来。前者是王梓钧的铁杆粉丝,后者是三国的铁杆粉丝。这两种人,只要是跟王梓钧或者跟三国沾上边的节目,他们都会来关注。随着广告和观众的口口相传,这个群体就如滚雪球一般强大。

那些和佳视签订了合同的广告商又是高兴又是痛苦,高兴的是节目收视率越高,他们的广告效果越好,痛苦的却是当初签的是按收视率高低来收费。如今《百家讲坛》的收视率越来越高,他们出的广告费也就越来越多。早知道当初还不如直接答应佳视提出来的价码,现在《百家讲坛》的收视率换算下来,已经比电视剧节目广告费都高了。

与此同时,佳视的第二个新节目《职场风云》也在周五晚上开播。这个节目显然没《百家讲坛》那么火,但在特殊群体里却备受关注。特别是一个跑龙套,每个月只能赚到一千块的龙虎武师,在《职场风云》里面获得台湾王氏娱乐经纪公司青睐,当场与[***]签订艺人合同后,报名的电话就突然多起来。

接下来几期,不断有底层人士和刚毕业的职中生找到好工作,虽然只是试用,但依然引得无数人眼红。

这几年香港的工作越来越难找,失业人口也增多,《职场风云》简直就像是无业人员的救星一样。即便是这些无业人员本人不想来,他们的亲戚朋友也会怂恿他们来,甚至是直接帮其报名。

一千个报名的人里,也就只有那么两三个能够获得资格参加节目录制,而参加节目后,又只有一两个能获得工作,而获得好工作的只有一个,甚至是一个都没有。

几率很小,比自己找工作的几率都还小,但架不住有幸运儿的例子,观众的报名热情依旧高涨不已。许多人自己没有机会找到好工作,但是看到电视里和自己能力差不多,学历差不多的人找到了好工作,那种感觉是很美妙的,就像电视里那个人是自己一样,会下意识地给自己希望。

对于佳视的这两个新节目,《明报》直接在教育版花了两个版面来做出评论。看清楚,是教育版,不是娱乐版。而且是金老爷子亲自执笔。

去年金庸19岁的大儿子自杀身亡,金庸身受打击,之后一直销声匿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