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摸得见看得着的政绩。
此时台.湾的官员那是非常重政绩的,像那李灯辉,还不是当台北市市长的时候做出几个耀眼的政绩,才入了蒋经国法眼,然后被一路破格提拔的吗?
还有邵玉明的前任张局长,将金马奖提升为洲级的电影奖项,也被上面点名夸奖过。
一听王梓钧的意思,邵玉明便是心中一亮——对啊,可以由新闻局出面,设立一个专门的歌曲大奖。
王梓钧分析道:“现在台.湾的音乐奖,要拿音乐奖,只能到金钟奖和金鼎奖上去拿。前面一个是电视大奖,后面一个则是出版大奖,对音乐人来说,实在是太不专业了。我的建议就是,去掉金钟奖里的歌手类大奖,去掉金鼎奖的唱片类大奖,然后成立一个专门的音乐大奖。”
邵玉明点头道:“这个主意不错。”
王梓钧道:“要做就做大的,我认为不要设语言和国籍的门槛。只要是在台.湾地区当年发行过,不管是英语还是曰语歌,都可以角逐该奖。甚至,连大陆的歌都可以。”
听到大陆两个字,邵玉明干笑道:“王老弟,这大陆的事情,咱们先放在一边不说。不过你说得不错,是该做大一点,南洋一带的音乐肯定要纳入咱们的筛选范围。对了,你觉得这奖该叫什么名字好?”
王梓钧想了下说:“金曲奖怎么样?”
“好名字!”邵玉明拍手道,“王老弟你见多识广,这评奖细节你也给点意见?”
王梓钧说:“总的可以分为三大类,那就是流行音乐类、古典/艺术音乐类和演奏类。每一个大类里,又可以分为三小类:出版类、个人类和技术类奖项。最后再增加一些评审团大奖和特别奖,金曲奖的奖项就差不多完整了。”
“好建议!”邵玉明忙不迭地又跟王梓钧谈起各种组织奖项的细节。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做学术出身的邵玉明,虽然不知在哪儿学会了一些官场的油滑,但归根结底还是个学术型官僚,一些时候说的东西太实,而且显得有些太迫不及待了,连装都不装一下。
王梓钧道:“邵兄,组建金曲奖,最迟也得明年去了,不过眼下倒是有个好机会。”
邵玉明问道:“什么机会?”
王梓钧道:“世界流行之王迈克尔.杰克逊要进行他的全球危险之旅,亚洲这边他也会过来,如果能请迈克尔.杰克逊到台北的话,那影响力是相当大的。”
邵玉明问:“请他到台北开演唱会?”
王梓钧摇头说:“基本不可能。”
“他不愿意来台北?”邵玉明问。
王梓钧道:“不是的,事实上按迈克尔.杰克逊的个人意见,他非常希望在台北、香港和北.京各开一场演唱会。可惜,全亚洲有条件给他开演唱会的地方,也就曰本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