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里又不是没有跟半导体相关的项目。
“好主意!那……谁去借?”
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唯一一个出身半导体的邓逸。
邓逸:认识你们真是我的福气。
在场外求助下,项目总算能够继续下去了。时教授帮他们申请到了部分材料,研究半导体的张教授的实验室答应借他们用,当然,不能耽误他们自己的实验。
孟秋他们一口答应。
于是他们就开始了正常时间研究理论方案兼其他部分,中午等张教授他们项目组的人去吃饭,过去借用设备的生涯。
材料数量少,设备使用时间短暂,每一次实验都至关重要。
然而,一而再,再而三,始终没有成功。
林亦寒他们都产生怀疑了,是不是这种方法做不到?
孟秋却不相信,不可能啊,没道理啊。
她反复思考问题出现在哪儿,下班的时候脑子里还在琢磨这件事,走着走着,停了下来。
“咳咳。”
“咳咳……”
沈远山咳嗽了两次,陷入沉思的人才发现他。
他看着面前人脸上的心不在焉,了然:“遇到问题了?”
孟秋垂头丧气:“嗯……”
沈远山拍拍路边的石头,两人就在路边坐下,他道:“要不要跟我说说?”
孟秋脑子里有些乱,她整理了一下,慢慢说了起来:“……目前我们就卡在了这一步,实验了好几次,结果是对的,但是效果达不到我们想要的。”
他们现在就好像隔着一条河,对面就是他们的目的地,胜利就在眼前,偏偏河上没有船,也没有桥,怎么也过不去。
就是因为这样,孟秋才忍不住急躁。
沈远山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沈教授竟然还会讲故事?孟秋起了好奇心。
“有一个人,你姑且称他王老头。”
“王老头就是研究半导体领域的,咱们国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就是他们团队研制出来的。”
“那个时候他们也曾和你们一样遇到各种问题,其中一个就是当时我们国家连光刻机都没有,而国外对我们实行技术封锁,这种高精尖设备根本不可能流进国内。”
“你猜,在那个时候,他们是怎么攻克光刻这个难题的?”
“怎么攻克的?”孟秋问。
沈远山吐出两个字:“自制!”
“自制?”
“王老头用两个显微镜,加一个紫外曝光灯,造了一个‘土光刻机’,成功完成了光刻这一步!”
说完,沈远山忍不住笑了起来。
孟秋先是一愣,反应了一下,也笑了起来。
前辈们当时所处的环境,比他们艰难得多,前辈们才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却还是凭借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从无到有。
相比之下,现在的他们已经是站在前辈们的肩膀上,遇到的这点困难算什么呢?
孟秋重新振奋起来。
现实中的材料是有限的,不能无限次尝试,系统实验室里却可以。
一级实验室100星币一次,她还剩两百多星币,孟秋打起系统实验室的主意。
询问过系统这里的“一次”是按项目来计算的,比如她要在系统实验室里研制大规模集成电路,成功研制出来后,“一次”才算结束。
孟秋购买了一次使用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