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这孩子的面相,以后会是个有本事的,做爹娘的不要急。”
许父许母哪能不急啊,后头又请跳神的婆子来,喂了小儿子一碗的灰符水下去,还是不管用。
会见人笑,就是不会说话。
他们甚至都想,倘若真的不会说话,只要能做事,挣口饭吃,以后还是可以娶上媳妇、生上孩子的。
等到小儿子长至五岁时,终于会说话了,但每回只蹦出一两个字,村里人都惯于叫他二哑巴,改不过来了。
许父许母无奈,也早接受。
大儿子跟着一个瓦匠师傅做学徒,一年难得回来几次,但学得真本领,以后便能多挣上几两银子,比他们种地的强多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他们也想给小儿子找门事做,却到七岁,越长大,性子越是孤僻,常自己待在一处。
只能先给他找了个放牛的事,是附近一个有钱人庄子养的水牛。
傍晚夕阳西下,还不见人回家,准在哪里蹲着,拿根树枝在地上写写画画。
得扯着嗓子喊“二哑巴!回来吃饭了!”
他们也喊他二哑巴。
二哑巴今日新学了《三字经》的一句。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他坐在树墩子上,望着地上的字痕,低声默念着,想,可是“一”是从哪里来的。
他冥思苦想,把先生说过的话再回想,可先生都未提到过,同学们也未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