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史料,不同的人写出来区别很大,洛氏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喜欢读史的。
三人走到屋中,在暖炉的烘烤下与外面的严寒瞬间有了不同,又穿过一道回廊,敲开门,豁然开朗。
屋中摆饰是洛氏一贯的简朴风格,正席上坐着一位神情很是威严的男子,正是洛氏家主,当代昭公洛盛。
屋中昭公夫人和倾国倾城的王文君正一起在旁边煮着茶,香气四溢。
“父亲!”
洛白和洛青齐齐躬身作揖,然后走到两旁坐下。
司马迁深吸一口气,躬身作揖朗声道:“外臣司马氏迁拜见大公!”
洛盛拱手回礼道:“太史公请坐,阿青信中说,太史公想要借阅我洛氏的史料?”
司马迁点点头道:“外臣家中有不少藏书,但和洛氏相比自然远远不足。
司马氏自大汉建立以来便一直担任太史令,对宫廷之事比较熟悉,但是大汉建立之前的资料,就不太清楚了,唯一所知的来源就是诸子百家中有关于先秦上古三代的记载。
但诸子百家不是史家,是为了说理而存在的,他们的记载多有谬误和删改,所以迁希望能够观看洛氏的史料,以保证史书的真实性。”
洛盛沉吟了一下然后说道:“在洛氏的史书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周桀王的太子名为述,述的妻子貌美,于是桀王……
这一段你要怎么写?”
司马迁知道这个故事,毕竟这个故事的其中一个主人公是春秋霸主重耳,重耳正是因为参与了这场邦周王室的宫闱之乱,扶持天子登上王位,才完成了成为霸主的最后一块拼图。
他沉吟道:“桀王秽乱王室,以致君臣父子生怨,昊天不容,宗法不赦。
二十年秋,述杀桀王于洛,此非弑,乃诛也!”
不仅仅要记事,还要从中表达态度,这是司马迁记史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