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出息的东西。”
众臣:“……”
众臣能说什么呢?
他们倒是想辩解什么,但是从女皇陛下这里选出来的最后一任丞相张九龄罢相之后,这大唐就开始走下坡路的事实,却堵得他们什么都说不出来。
太平公主则是冷笑一声,虽然没有说什么,心中却很是鄙夷。
将她斗倒了无所谓,这个侄儿倒是将江山治理好啊!
折腾成这个样子,日后到了黄泉相见,可是要被她笑死了。
【李隆基这个时候脑子进水的操作还没有完全显露出来呢。
以大唐帝国的根基,和朝内还是有很多忠于唐王朝的大将来说,即便是安禄山造反,
只要指挥得当,用人合适,拿出他早期用人不疑的风格来,安禄山的叛乱也基本翻不起什么风波。
但是李隆基不,他非要玩极限操作。
在安禄山反叛当年的十一月十五日,李隆基迫不得已相信了安禄山确实率兵造反,召来宰相杨国忠商议应变之策。】
陈曦再次忍不住,【之前你都不相信他说安禄山谋反了,这个时候你又相信他能给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能够力挽狂澜吗?】
李隆基:“……”
别问了,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年纪大了会那么昏庸!
【除了杨国忠外,李隆基这个时候任命的其他官员还都是很厉害的。
比如在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的时候,李隆基宗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防守洛阳,
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封常清、高仙芝都是李隆基在位期间的名将,打仗自然有着自己的节奏。
他们二人位大唐开疆拓土,那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这个时候因为李隆基根本没有预料到安禄山的谋反,准备不足,又因为两人募集的士兵几乎没什么经验,将洛阳丢了。
但是两人退守潼关后采以守势,坚守潼关不出。】
深谙如何作战的李世民松了口气。
稳了,这下长安稳了。
【看起来好像有点缩头乌龟,但是实际上潼关乃是天险,
因为高仙芝、封常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甚至迫使敌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而且潼关作为长安的屏障,也有力的护卫了长安。
如果是盛年的李隆基,眼睛不瞎的时候,哪怕不会嘉奖,也会默许了两人的守城方式。
可是高仙芝、封常清遇到的是老年昏聩的李隆基。】
众人心中都有种不好的预感。
【监军宦官边令诚因为向高仙芝一再索贿而不成,进谗言于李隆基,
说二人贪生怕死,和安禄山叛军勾结。
而被两人寄予厚望的皇帝李隆基,竟然查也不查就信了谗言,阵前斩首大将!】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个老祖宗很骄傲
“噗——”
本就身体不好的李世民在听到李隆基这个操作之后, 直接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半生戎马,打过无数敌寇,一个人几乎活成了一本军事教科书的李世民完全没有想到, 自己的子孙居然会有如此操作。
临阵换将都是大忌了,更何况是斩将!
更何况, 这两个大将只有功劳,没有错处,仅凭谗言就在这种时候断定大将的生死……
这小子脑子是被驴踢了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