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35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后又经南郡之战,曹贼的兵马退至襄、樊,江东大都督周瑜领南郡太守,分南郡南部地给刘皇叔。刘皇叔便屯兵公安,后来周大都督病逝,刘皇叔便向吴侯借荆州。”
“吴侯本不愿借,却在江东新晋大都督鲁肃的支持下,还是将南郡借给了刘皇叔,至此……刘皇叔便有了完整的南郡,北抗曹操,也因此为基攻下了益州!”
讲到这儿,这老者顿了一下,捋了捋胡子,继续道:“自打刘皇叔入蜀后,坊间便传闻江东派出使者赴巴蜀,欲要讨回借出去的荆州之地,诸葛军师则提出了‘湘水为界’,将江夏、桂阳、长沙划分给东吴,可偏偏咱们的关公不认,拒不将三郡交于江东,这事儿在江东都传开了,之后嘛……就是这公告了!”
不怪这老者讲述的细致。
刘备借荆州一事,早就在荆州、江东传开了,有心之人不难打听到。
不过,如这老者般知之甚详的,倒也并不多见。
倒是诸葛瑾,他看着告示,听着这老者的诉说,他感觉自己陷入了一封无以名状的懵逼之中。
什么情况?
这是什么情况?
他来江陵之后,就与关羽见过一面,几乎是被关羽言辞锋利的下了“逐客令”。
双方谈过么?
达成过什么契约么?
诸葛瑾是一脸的茫然。
可偏偏这告示上……
什么叫“双方商议”?什么叫“达成约定”?
谈都没谈过,达成个锤子的约定啊?
下意识的,诸葛瑾就觉得这公告很假,从用词到造句,到内容……都很假,假的离谱!
可偏偏,公告最下面的印绶无比清晰。
——荡寇将军印。
——汉寿亭侯印。
——关公印。
可以说,无论是刘备封的、天子封的、关家军认的,关羽的三枚印绶一个不少。
也就是说,这布告不是小孩子家胡闹贴着玩的,是真的,真真儿的!
周围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有文士摇头,“这意思不就是说,此战,就看江东能不能拿下合肥了。”
“拿得下来,湘水划界的约定有效,长沙、桂阳、江夏三郡就给江东,若是不能,那以后荆州的归属就彻底的尘埃落定,再没有刘皇叔‘借’荆州一说。”
这文士刻意加重了话语中的“借”字。
而就是这个字,是这封告示……乃至于孙刘联盟的核心与关键。
一位女孩儿问:“那,江东能打下合肥么?”
别说,这个问题一经提出,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曹操的主力不是在汉中么?那合肥孤立无援?这要打不下,那江东也太弱了吧?”
“也不好说,听闻驻守合肥的曹营将军是张辽张文远,你们怕是忘了建安十二年的白狼山一战吧?听北边的商贾讲,那一战这张文远可杀疯了!”
“杀疯了又如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张文远再厉害,可就那么点儿人,挡得住东吴举全国之力的进犯么?你们怕还不知道吧,近来那吴侯已经在建业集结了十万兵马,随时准备北上合肥!”
一时间,江东能不能夺下合肥的讨论愈演愈烈。
长沙、桂阳、江夏三郡的归属问题,也成为了整个江陵百姓谈论的焦点。
诸葛瑾越看越是心有余悸,他咬着牙。
究是他的性子不错,但此刻也难免眉宇间充斥着怒意。
他狠狠道:“这是……这是欺负我江东无人么?”
诸葛瑾恨不得直接去截下这告示,连带着告诉大家,他就是江东使者,从未与关羽商议过,更从未达成过如此约定。
哪曾想,他的儿子诸葛恪在他发作之前一把抓住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