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很好理解。”关麟的话还在继续,“父亲与马良叔不妨回忆一番,孙权与曹操也打了这么多年了,从赤壁打到南郡,打到濡须口,如今又打到合肥,打到逍遥津,是不是曹军打江东军时,都会有这么一个常规操作。”
“那就是先冲出去吓唬一番,江东军队会迅速的陷入自我崩溃,当年‘天人将军’曹仁打周瑜时,不就是这么打的,效果极佳。”
“反观江东就是个挨打不长记性的主儿,总是被这么打崩,还总是不提前防范,这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幻想着这毛病在合肥一战能改掉,自然也不可能!”
讲到这儿,关麟顿了一下,继续道:“一边是江东素来有被突袭、奇袭,乃至于溃败的老传统,一边又是父亲亲自教授的‘关门弟子’张辽张文远……对了……在北境商贾口中传得沸沸扬扬的白狼山一战,父亲与马良叔总听说过吧?”
唔……白狼山!
马良一下子就回忆了起来,那是建安十三年,曹操为消灭北方乌桓和袁氏残余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那时,曹操听从了郭嘉“兵贵神速”的建议,丢下辎重,轻装简行,急行军至距离乌桓王庭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
但最终还是被敌人发现。
这已经从一场突袭,变成了遭遇战。
关麟正侃侃讲述着此间细节。“传言说,那时,曹操手下的将领多提议‘缓攻待援’,唯独张辽力劝曹操要趁着敌阵不整而急速出战,这岂不是与曾经的‘白马’一战,如今的‘合肥一战’境况一模一样么?”
“曹操采用了张辽的提议,也是张辽,一马当先,混战中直奔贼首,将乌桓王‘蹋顿’斩于马下,乌桓群龙无首,最终只能被杀得七零八落……”
“诶呀……孩儿越品越是觉得,白马战场,父亲教出个好徒弟啊,这张文远也是学到了精髓,甚至,经此白狼山一战,保不齐,这张文远‘突袭致胜’的手段比之父亲,已经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
……
第50章 轻装上阵,袭敌于无形
突袭致胜;
白狼山一战;
张辽张文远。
说起来,无论是白狼山一战,还是张辽,关羽都极其熟悉。
张辽之所以声名鹊起,便是在白狼山一战中扬名的,也是因为这一战,他成为了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之一。
一个降将,能够达到这样的地位,实属难得。
当然,原本关羽并没有特别在意张辽。
毕竟,张辽不过是他曾经的“小老弟”,论及统兵、勇武,与他关羽比,都差远了。
可因为关麟的这一番话,他不由得对张辽产生了全新的认识。
这个“小老弟”本事偷学的够快呀!
马良也“吧唧”着嘴巴,一边回味着关麟的话,一边张口,“如此说来,一边是不擅长防备突袭的江东兵,一边又是极擅长突袭的张文远,怪不得,云旗公子如此笃信。”
讲到这儿,马良抬头望向关羽,“关公,现在想想,合肥一战并不能只看表象上的强弱了。”
当着关麟的面,关羽不想表述太多,也不想评论太多,免得这小子又“蹬鼻子上脸”,他朝关麟摆摆手。
“天色也不早了,你退下吧!”
噢……
关麟张了张嘴,似乎还想强调什么,但像是又有顾虑。
关羽一眼就看穿这小子心里想的。
“你不就是想调查‘洪七公’么?如今你已是江陵城的贼曹掾吏,‘洪七公’的案子自然该由你审。”
罕见的,关羽用如此平静的语气向关麟说话。
关麟这才满意的点头,胡乱行了个礼,转身离开。
待得他走远……
关羽命周仓又点亮了几盏烛火,缓缓坐下。
马良跪坐在关羽的对面,轻声道:“云旗公子虽是一贯胡闹,可方才的见解,依旧足可见其敏锐、灵动,好一番真知灼见哪!”
“小聪明罢了!”关羽一摆手。“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场之上,局势瞬息万变,又岂是一句话、一些推测能够‘以偏概全’,这小子还真把自己当成诸葛军师了不成?”
话虽依旧硬,可马良能听出,关羽的语气已经有些和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