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正是因为长时间的步行,徐霞客到晚年时期,患有非常严重的脚疾,到云南时几乎无法行走,最后还是他的朋友用车船将他送回的江阴老家。
据说徐霞客所留下的文字原本大约两百六十多万字,然而有两百万遗失,如今存世的只有六十多万字。
但即便是这不足三分之一的存世之作里,却也留给了后人无穷的财富。
*
将思绪收回,程安茉问道,“苏先生带着人去哪儿了?”
“看方向,是往段小姐的炼珍堂去的。”
*
走出茉园,来到未山镇最中心的那条街上后,徐霞客看着自己和周围人格格不入的服饰,终于对那个自称苏轼的人所说的四百多年后有了些实感。
只不过,徐霞客本以为自己这副打扮,可能会引来不少人的围观,但让他意外的是,看过来的人确实有,却大多只是顺带扫过,并没有多做停留,甚至连窃窃私语指指点点的都没有。
这让徐霞客觉得分外惊奇,易地而处,若是自己在大明看到这里人的穿着,也很难保证不会好奇。
未山镇的中心处已经被开发成了商业街,不过门头什么的倒是还保持着古意。虽然有不少人觉得这样做让未山镇失去了原本的韵味,但客流量的增加以及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还是挺让人满意的。
徐霞客行走在长街上,很快便明白,为什么这里的人看到自己的穿着没有那么惊讶了。因为没走几步他就会看到几个穿着大明衣冠的人,男女皆有。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朝代的衣物。
在徐霞客看来,此处仿佛无数时光交织在了一起一般。
“不知我们要去往何处?”徐霞客问道。
“炼珍堂。”苏轼道,“是一位唐朝娘子开的饭馆。”
“唐朝娘子?”徐霞客有些震惊,“莫非此处真的是四百年后?”
“当然。”苏轼笑道,“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