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下了飞机后,打车直奔都江堰市。
如今都江堰已经被开发为一个十分成熟的景区了,而且还有教材作为“宣传”,说人人皆知有些夸大,但是学过的人大都会对其有些印象。
下车后,程安茉确认了一下地图,他们正在离堆大门处。
买票进入后,程安茉先看向了一旁的李冰,“李先生,你还好吗?”
下车之后,李冰的目光就逐渐若有所思了起来,他观察着附近的山势,水势,眸子里时不时地便会闪过一抹恍惚。
“嗯?”听到程安茉的声音,李冰垂眸,“为何这般问?”
“刚才在飞机上,你一直一言不发,我以为你还在为秦朝而……”程安茉抿了抿唇,没有再说下去,她相信,李冰不会误判自己的意思。
李冰沉吟一会儿后,缓缓道,“陛下虽吞并六国,天下一统,但六国中必然有人心存反意,短短十几年,还不足以让这些恨意消弭。若是二世暴虐无度,叛乱四起不过是……”
说到此处,李冰摇了摇头,“只是……战乱再起,不知又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
程安茉一愣。
那一瞬间,她忽然发觉,自己从史书中所认识的李冰,也是这位李府君的其中一面。
他会为秦一统而开心,也会为秦朝的短暂而失落,但最终叹息的,却是黎民众生。
“是啊。”程安茉低声道,“战争总是无情,好在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
深吸一口气,程安茉抬起头,“李先生,我们往景区里走吧?”
“可。”李冰抬手,“请。”
已近深冬,园区内的植物有些寥落,但仍有松柏常绿。
园内建筑多为仿古,飞檐斗拱,乌瓦彩绘,虽寒冬萧瑟,却仍旧不失其美。
虽是冬日,但景区里的人仍旧不少,或独行,或三两成群,慢悠悠地在景区里闲逛着。
“李先生,你看这儿。”程安茉引着李冰来到了一处喷泉前,“你猜这是什么?”
李冰盯着下面写满了文字的牌子看了好一会儿,“此为何物?”
“卧铁。”程安茉笑眯眯地道。
“卧铁?”
“不过,若说出它的同行来,李先生定然能才出它们的作用来。”程安茉诚恳地道。
“哦?”
“这卧铁其实就相当于古时候的石犀,石牛,石人等等,用作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程安茉解释着,“深淘滩,低作堰。这样一句话,几乎贯穿了都江堰治水的始终。”
果然,李冰的脸上露出了一抹恍然,显然,他对这些物件的作用十分清楚。
根据记载,李冰曾经凿三石人,立三水中,这三石人就是当年的测水标志,只不过到了近现代,逐渐被替换为了卧铁。
“不过这里的是复制品,用作展示的。”程安茉见李冰脸上有疑惑,连忙解释道,“真正的卧铁还在它们原本的位置呢。”
李冰微微点头。
绕过喷泉,几人便走到了一条笔直宽阔的道路上。道路两旁各有人工开凿的长溪,被唤作龙吟沟,左右共有248个大小相似的龙头石雕,正汩汩吐水。
“这里是堰功道。”程安茉一边走一边和李冰解释着,“这条道路的修建,还有两侧的雕像,都是为了纪念历史上治水的先贤们。”
程安茉停在一处青铜雕像前,羽扇纶巾,底座上写着诸葛亮三字。
“自秦汉起,唐、宋、元、明、清各有治水功臣,或许很多人对他们不怎么熟悉,但时至今日,我们却仍旧享受着他们的遗泽。”
李冰没有开口,他的目光扫过雕像后,缓缓地落在了旁边正拿着手机或者相机拍照的人身上。
“如此,甚好。”
走过堰功道,尽头处便是伏龙观,而伏龙观正是为纪念李冰而建。
仗着李冰认识的是篆书,暂时还不能将篆书中的字和如今的简体字对照起来,程安茉镇定地将李冰带到了李冰雕像前。
那是东汉时期雕刻的一座李冰石像,根据考证,为东汉建宁元年(168年)刻制,算算时间,大约是李冰治水后四个世纪。
而一直跟在两人身后的冯管家则默默举起了手里的相机——
“咔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