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非当真另有其人了?
女子若心有所属,旁人便皆为草木。
谢敬彦挺鼻薄唇,渊清玉絮,京中崇慕女子不知凡几。往常他皆谦礼漠拒,这般遭人无视的滋味却不好受。
但知她乃魏老大人孙女,不想冷待。他遂拱手一礼:“魏妆好走。”
沈嬷抱着两匹布,躬了躬,又躬了躬,满脸的讨好。
却看得他生出恼愠。
一个不理睬,一个无视姑娘乱巴结,罢,弃了也省心!
低沉磁润的嗓音,在庭院里散开。
奇了怪,他叫她魏妹妹,她不爱听。改让他唤全名,她怎的还嫌厌。大抵情意一薄,便怎么看都不顺眼吧。
魏妆颔首掠过时,忽又瞥见了男子腰间悬着的火凤玉,她由衷叹了句腰细,想起适才祁氏提醒过的一对合璧。
那是谢老太傅当年到访筠州府时,当面给她二人互-收-半璧的。
魏妆敬重老太傅,彼时收得郑重其事。
她曾多么憧憬与珍藏,在新婚洞房花烛夜,谢敬彦对她好生持久,赧得魏妆口不能言。她原以为他应冷淡,不料那般炙热,只记得颤哆得停不下来。
事后她把玉璧取出,想与谢敬彦合璧。他却哑声沉入她颈窝,记起道:“我忘在书房桌案上了。”
男子凤目里灼灼燃着她的娇影。魏妆却傻,以为他将玉璧放在桌案,是为了常常看到呢。
殊不知他从未上过心。
一世重生,怎的各个举止出挑。
那般澈凛的男人,竟把订亲玉佩挂在身上?
魏妆记得自己的青鸾半璧,此刻应当还在妆奁里。从前在家时她是夜夜搁在枕下的,北上入京了才收起。
她得将它找出来,退婚时交还之。
还得搁在盐水里泡泡,洗掉自己的气息。
之后送给他的白月光百年好合便是!
她淡漠垂眸笑笑,头也不回地出了茗羡院。
一双云丝绣鞋窸窸窣窣,谢敬彦竟盯着女子婀娜的纤影走了出去,方才拂袖步入祁氏的堂屋。
第19章
祁氏的堂屋里点着玫瑰香薰,她耳听外面似乎传来儿子清冽的嗓音,便端起滋养茶盏静待着了。
看见谢敬彦手腕处落一枚黑玛瑙貔貅串珠,盘得漆晶光亮,猜知他下午未去衙房。
年轻男子精雕细琢般的面庞,袍裳矜贵华逸,身材颀俊修长,看在她眼里就如一道杰作。
偏这杰作却凛冽桀骜,总仿佛隔着距离,生人勿近。
听谢敬彦躬身问候:“儿子给母亲请安!”
祁氏搁下了茶盏,凝神在他的鹤羽刺绣上一思,心潮又澎湃起了。
匆忙夜赶归京,为了见那盲琴师,连衣裳都穿着带她名的纹路……赶紧得找个货真价实的女子伴侧。
祁氏开口道:“适才将魏氏女叫来坐了会,我瞧姑娘唇红齿白,端芳守礼,分外讨喜。你也见过她了,觉得如何?”
妇人眯眼瞧着,目光里有殷切,却又表现淡然疏离。
谢敬彦对这个母亲的感觉很复杂。他幼年随在老夫人身边长大,虽有长姐谢芸作伴,可看着大哥、二哥他们在汤氏跟前撒欢,心里也曾满怀羡慕。
他会趁着课堂上先生不注意,悄悄溜回茗羡院来看母亲。
每次祁氏不是坐在梳妆台前,专注费心地捯饬,就是把手和脸泡在玉盆里浸润。他若不叫她,她可能好半日才会发现他在。
可谢敬彦若唤她,譬如道:“母亲,我昨日学会了一篇策论,你可要听孩儿背诵?”
话还未落,祁氏就已反问:“不错。你来得刚好,帮我瞅瞅这道眉毛画得如何?你父亲看了可会喜欢?”
又自己接着说:“算了,他能喜欢什么,他喜欢的只是扎在书堆里撰史。还是我自个看吧,我觉得好便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