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137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紧接着,左良玉脸色大变!
但是没一会左良玉就是强自镇定了下来,表情恢复平静后,对着营帐内众人道:“侦骑汇报,裕州以西十里外发现大批保贼军!”
“贼兵至少有万人以上!”
“不过这万人里,少数也有几千人是随军的民夫,前头的侦骑估摸着,真正的贼兵应该有五六千人!”
“另外这一批贼兵还带了不少的火炮,还有数百精骑!”
左良玉说罢后,看着营帐内一群已经直接脸色变色的将领道:“这应该是救援裕州的保贼军了!”
一旁的贺人龙同样脸色急变,连续问了几句,并得到了左良玉的确认后,皱着眉道:“这要是让他们进城了,那么裕州城怕是更不好打了!”
其余诸将听罢也是多人点头,其中一人道:“前头我军猛攻裕州城多次都没能拿下来,而且裕州城内的保贼也就那么两三千人,现在又来了上万贼兵,哪怕其中只有五千真贼兵,那么这裕州城也不好打了!”
另外几人听罢这话,倒是有人心里嘀咕着:什么不好打啊,是完全没希望了!
又有人道:“这保贼和寻常流贼不一样,寻常流贼可没怎么多枪炮,更没怎么多盔甲兵器,之前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消息,裕州城内的保贼军,其实以前就是陈永福那厮手底下的降兵,陈永福手底下的那批人,还是能打的。”
第四混成旅是明军降兵出身,这一点根本瞒不住,因为第四混成旅里几乎所有的普通士兵们,身上穿的军服还是以前明军的军服,眼睛不瞎的人一眼看过去就知道。
甚至如果不是旗号有所变化,直接把第四混成旅认成是明官兵也不稀奇。
因此别说在座这些明军将领们了,就算是外界的一些普通人,他们只需要看一眼也能知道,第四混成旅这支保贼军以前是官兵。
第175章 都怪陈永福
保乡军虽然早确定下来了自身的灰色军服,但是保乡军在最近几个月里扩充的速度极快,仅仅是保乡军新式军队就从三四千人快速扩充到了上万人规模。
保乡军自行统一生产的新式军服供应这些新式军队也就勉强,并没有太多的产能来供应扩充速度更快,更多的降兵传统军队。
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让降兵传统部队能够快速形成战斗力,往往只有很短的整编时间,紧接着就被派上各战线了,根本就来不及对这些降兵们进行大规模的换装。
如此情况下,短时间内也只能让他们继续穿着原来明军的军服,只不过是在袖子上额外绑了一条灰色的布条作为简单的区分而已,只有小军官们能够配发新式灰色军服的。
不过,这种情况也不会的持续太久,保乡军内部的各类军械产能一直都在快速扩充当中。
这些军械也不仅仅是枪炮,盔甲等武器,同样还包括了各类军需物资,比如军服,被服,帐篷,新式四轮马车,甚至连带军用的水壶,铁铲,旗帜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等众多军需物资都有生产。
之前这些军需物资,大多都依靠李青店兵工厂以及其他几家工业部所属的工厂进行生产。
而随着保乡军拿下南阳城、襄阳城后,工业部已经在罗志学的指示下,开始逐步把李青店里的各类工厂、作坊转移到南阳城、襄阳城这两座主要城市去。
李青店的位置还是过于偏僻了,当时选择在这里建设包括兵工厂在内的各类工厂。
纯粹是保乡军要执行南下战略,而南下后也没有攻占任何城池,所以只能选择李青店这个地方进行建设。
但是随着保乡军的扩张,拿下南阳城和襄阳城后,各种工作以及技术人员自然是需要陆续转移到这两大城池来的。
如此交通更加方便,同时安全性也更有保障,同时也能够拿更好的安排越来越多的工厂人员。
如今李青店那边,各类工厂已经有了十多家,工人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余人。
这么多人的吃喝拉睡所需要的物资供应也不是个小数目,李青店那边比较偏僻,交通也麻烦,所以保乡军早早就决定要把这些工厂陆续迁移到南阳城、襄阳城去。
不过李青店内的各类工厂依旧是乡军最重要的军械物资生产基地,因此整体迁移会非常谨慎,迁移的同时也不能影响产能,甚至还要借助迁移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产能。
一边生产一边迁移的情况下,李青店内各工厂的迁移速度比较慢,前后预计最少也需要三个月左右才能够完成迁移。
迁移过程里,工业部按照罗志学的指示,在襄阳府设立了襄阳被服厂,该厂将会一边建设扩产,一边接受李青店被服厂的各类技术人员,后续将会成为保乡军治下最大的军服、军鞋、军用被子、毛毯、帐篷等各类军需纺织物的生产基地。
同时为了短时间内扩大产能,同时也是为了给处于战乱之中的普通老百姓一条赚钱的活路,该厂的诸多技术要求不高的生产任务,比如纺纱,织布,缝制等众多工序,将会安排一部分外发。
这年头民间不少妇女都是能纺纱织布缝衣服的,给她们一些外发的订单,也能够让她们赚些银钱补贴家用。
等襄阳被服厂大规模投产后,那么保乡军的军服等各类军需纺织品的产能将会大幅度提升,到时候哪怕是各类降兵传统混成旅也能够得到新式军服的换装。
而襄阳被服厂搞的这种大规模外发生产模式,也不仅仅是他们独有的个例,实际上工业部控制下的众多工厂都会有这种外发生产模式,只是外发的比例多寡而已。
而这一套也不是罗志学搞出来的,而是他们在伏牛山时期的时候就已经形成的模式,当时他们窝在伏牛山的时候,可没什么众多专业的军需工厂,很多军需物资,比如说去年大规模生产的新式军服冬装,都是依靠着动员伏牛山内的众多民间力量,尤其是那些擅长纺纱织布缝制的妇女们所制作的。
要不然,就以当时保乡军控制下,不过区区几十个人规模的被服作坊,那里可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就搞出来了数千套纺织品军需啊。
那可不仅仅是一套军服,还包括被子,靴子,毛巾等等一整套呢,同时还有军需的帐篷等各类纺织品物资。
同样的,其他工厂、作坊为了短时间内提高产能,也会积极的让民间的力量参与进来,尤其是一些机械无法完成,需要大量普通人力完成的工序。
如此,这才能够让保乡军所属的众多工厂的军需物资产能快速保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