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火枪的装备数量可不是几百几千支,而是几十万支呢。
如今楚军甲等师和乙等师加起来,足足有六十个,等到后续几年这些部队都是需要陆续换装燧发枪,改制为新式部队的,再加上战略储备,日常消耗,到时候燧发枪的使用量估计都能达到百万以上。
这么庞大的火枪使用量,哪怕是一两银子的成本增加,那也是上百万两呢。
所以楚军在采购武器装备的时候,对火炮甚至战舰这些大件武器,成本浮动的几十几百两都能接受,但是对于火枪这些装备量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基础武器,成本浮动几两银子都会非常在意的。
————
罗志学简单巡视十多种新式或改进武器,并听取了研究人员的回报后,这才回到了主席台,等着各种武器的实弹测试。
为了确保安全,这个主席台的前方,是有着足足好几米后的防御墙,而罗志学站在上面,也只能露出个头而已……
毕竟实弹测试,不管是炸膛还是有人心怀不轨,直接用测试武器对着主席台开火,这些可能性都是需要考虑到的。
最先登场进行实弹测试的,乃是今天的主角,也是被很多人寄予厚望的十八斤轻型榴弹炮。
嗯,其实这种火炮本身并没有什么意义,就这种轻型短管火炮,别说火炮研究所了,就算是大冶重型火炮厂或者是当涂重型火炮厂,他们工厂自身的研究室都能设计一款出来。
测试的真正重点乃是新型的榴弹。
用于测试的十八斤轻型榴炮一共有三门,测试项目包括机动、展开、射击、紧急机动一共四个环节。
这四个环节,都直接关乎到这种新式火炮的战斗力。
首先测试的是机动,三门火炮,分别采用四马、三马、双马进行拖拉。
这是属于行军状态下的机动测试,除了火炮本身外,还包括前导车以及弹药箱,整体重量达到了七百多公斤。
这个重量下,采用双马太勉强,四马其实有点过剩,最好是三马。
测试也体现了这一点,采用四马拖拉的炮组,行军相当惬意,哪怕是遇上一些坑坑洼洼,甚至上坡的路也能顺利通行,哪怕是遇上一些小问题,也能够在炮组成员的帮忙推动下脱离困境继续前进。
而双马的炮组,那就比较麻烦了,一开始还看不出来,但是没走多久遇上坑坑洼洼乃至上坡路后,行动就变得比较缓慢,而且挽马的体能消耗比较大,等到后期的时候明显速度降低了很多。
三马的炮组则是位于两者之间。
不过整体上,这种火炮的机动性还是比较优秀的,足足一百五十毫米的口径呢,但是行列重量才八百多公斤而已,五斤野战炮的行列重量都比它重一百多多公斤呢……
机动测试完毕,三门火炮抵达预定地点,并开始实弹测试!
这种火炮的装填程序已经和野战炮的装填程序差不多了,因为不用和臼炮那样,要想把榴弹的引火绳给先点燃了……
现在这种轻型榴弹炮的炮弹装填,直接把加装了木质弹托的榴弹,弹托朝着炮口直接塞进去就行了。
整体流程和野战炮的装填差不多。
装填完毕后,只见前头的炮长们陆续开火。
随着几声炮声响起,三妹黑乎乎的炮弹陆续出膛并飞向前方的靶标。
第467章 战争利器
这些炮弹飞过了四百米左右后,落地随后爆炸,只是罗志学也看到了,其中一枚的炮弹在落地前好几米就已经凌空爆炸了。
这不能说不好,实战中如果能在落地前夕凌空爆炸的话,威力还更大呢。
但是如果从技术角度去说,那么就意味着这种木制引信依旧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炮手们难以精准的掌握炮弹爆炸的时间。
罗志学对这种小意外并没有感到意外,更加没有生气。
技术水准就这样,这能顺利飞出去到敌人阵地上空爆炸,而没有出现哑弹,或者是落地好几秒后才爆炸,就已经很不错了。
说不准炮组成本之前都已经是反复琢磨,甚至测试用的引信都是千挑万选的。
罗志学估摸着实战中使用的话,这种木制引信的引爆时间误差还要更大一些。
但是无所谓,再差也比原来的外置引火绳式的榴弹强,而且是强得多。
所以当又连续数论实弹射击过后,罗志学带头鼓起了掌:“好,帝国得此战争利器,华夏一统指日可待。”
看到罗志学带头鼓掌后,他身后左右的一大群人也都是鼓起掌来,不少人都还带着笑容。
这种简单榴弹以及新式火炮的背后,是众多人的努力以及承担的压力。
如今终于获得了陛下的认可,他们才总算是放心了一直提起的心。
一旁的陆军参谋部部长徐志贤,看着罗志学心情好,当即靠近一步道:“陛下,这可是好东西啊,前线的部队,如果一个师能够搭配十几二十门,不管是攻城还是野战都能发挥巨大的作用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