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好歹也是北巡,难得来一次,这要是不去山西的话也说不过去,所以就来了大同一边。
毕竟大同也是属于山西的,来这里视察,见以见山西巡抚等当地官员也是差不多一个效果。
在大同的视察就更加无趣了,当地除了煤矿外就没其他值得称道的产业了。
而罗志学可没兴趣下煤矿……所以也只是简单的看了看,听取当地官员的回报后,就沿着大同铁路往回走,然后途径张家口沿着草原铁路继续往北。
一路抵达了漠南省省治丰州。
丰州,其实也就是后世的归绥,背靠阴山山脉,乃是丰州滩平原上的一个城市,昔日为土默特部所在,大楚帝国后来在这里正式修建城池,设立漠南省后,漠南巡抚就驻扎此地。
这个地方,乃是大楚帝国在漠南草原上最为重要的城市,而且这地方虽然地处草原,但是因为周边矿产资源不错,再加上草原铁路南端开通以后,这地方的工业发展还是很迅速的。
建立起来的丰州钢铁厂,可是一座大型钢铁厂。
丰州的工业发展,也意味着漠南草原也紧随中原进入了工业化时代,昔日游牧的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在丰州城停留了三天,期间还观看了当地部队的草原作战演习,检阅了当地的部队。
视察完毕后,罗志学的御用专列没有继续往北了,尽管草原铁路继续往北还有一段,但是草原铁路并没有完全通车,并且距离漠北省省治乌尔格依旧还有大几百公里的铁路没修好。
距离北方战略要地库尔城,那更是有一千多公里之遥。
而继续往北的两三百公里路程里,也没什么大城市,重要战略地方之类的,因此罗志学的御用专列也就没有继续往北走,而是开始掉头南返。
一路南返,经过张家口,幽州,天津后,专列没有进行停留,罗志学甚至没有下车,经过简单的加煤加水后,御用专列就直奔山海关而去。
东北地区,也是罗志学这一次北巡的重要巡视区域。
这地方虽然气候不咋地,属于传统意义上的苦寒之地,冬天特别长,也特别冷。
但是架不住矿产资源实在丰厚啊,而且当地的黑土地肥沃无比。
老早的时候大楚帝国就开始组织民众移民辽东进行屯垦,后来又逐步开始开发当地的矿产资源。
依托辽东地区的丰富矿产资源以及肥沃的土地,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当地的辽河水运体系,大楚帝国在东北,主要是辽东地区的初步开发获得了成功,让当地成为了大楚帝国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工业产值仅次于汉天、应天、苏松、广州、天津这四大工业区之后。
依托辽东地区的开发成功,大楚帝国又逐步往东、往北继续开发。
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开辟松嫩平原上的土地了。
而随着在当地的开发,又因为当地土地多,人少,采取的还是机械化耕种,使得东北地区已经超越了江南或湖广,成为了大楚帝国里净流出粮食最多的区域。
成为了大楚帝国里名副其实的粮仓!
重工业基地以及帝国粮仓,这两者不管是那一种都值得罗志学来看一看,更别说两者集中在一起了。
第770章 东北发展
承顺二十九年八月十二日,河北省永平府山海关。
庞大的御用专列车队在这里停留并进行煤炭和淡水的补给,趁着这个时间罗志学也下车逛了逛山海关这个天下名关。
感受感受天下名关的宏伟!
这地方自古便是交通战略要地,在隋朝时期就修筑了榆关,不过真正要成为天下名关,还是要等到明初时期为了抗击东北以及塞外等地的异族开始修建明长城。
而明长城的最东端一直到了海边,明王朝有感于古榆关地理位置不行,因此东移六十里修筑了新的关隘,即为山海关。
从这个时候开始,山海关就成为了连接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咽喉必经之地,同时又因为明王朝迁都幽州之后,山海关就成为了明王朝京师地区的东大门,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当然,在明王朝中前期的时候,明王朝对北平行都司地区以及东北地区都处于攻势,山海关严格来说处于腹地,战略地位看似重要,但实际上并没有经历什么战火。
等到了明王朝中期以后,北平行都司的地盘逐渐丢失,朵颜三卫也从明王朝的盟友变成了敌人之后,山海关的战略地位就进一步加强了。
而等到东掳人崛起的明朝晚期,山海关的重要性就得到了空前的地步……嗯,山海关真正成为天下第一名关,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也就是说,当威胁来自东北的时候,这地方才显得如此重要!
而漫长的华夏历史里,威胁来自东北地区的时期,也就只有明朝晚期,其他时候这地方的战略地位其实也就那样。
怎么说呢,有需要才重要。
当不需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名胜古迹,常规的屯兵之所而已。
就和现在的大楚帝国里一样,山海关说重要也重要,但其实也不那么重要,至少楚军都没在这里驻防大量的兵力。
平常时期只有一个常备乙等师的步兵团以及炮兵营驻扎在这里,还是不满编的那种,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千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