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区的民间人士的日常自卫武器,普遍更喜欢河北武器公司的两种武器,一种是旧式的前装滑膛左轮手枪,河十二式,口径不过九毫米,后坐力小,精度也还行,使用简单。
    因为后坐力很小,这枪女人都能轻松驾驭!
    最近一年则是河十三式左轮手枪抢过了风头……这玩意其实就是天五式军警用后装线膛手枪的民用版本,名字虽然不一样,细节上略有不同,但基本都是同一个玩意。
    天五式/河十三式左轮手枪,在最近两年里几乎抢走了所有手枪的风头,没办法,人家性能实在是牛逼……
    只是这玩意太贵,一般人舍不得买,就连军方都舍不得大批量采用。
    松溪村的这些民兵也都不是什么有钱人,自然舍不得购买上百楚元一支的河十三式左轮手枪,哪怕这枪使用的是纸包定装弹,还是后装线膛手枪,性能绝对够好,但还是没人买。
    才十多楚元一支的西江左轮前装线膛骑兵手枪,划算多了。
    吴金堂也好,他身后的其他民兵也好,基本上都是带着这西江牌骑兵手枪上的战场,一群骑马的民兵小跑着前进。
    这个时候己方的六十五毫米野战炮又进行了两次射击,对面的土著骑兵又死伤了好几人,并且队形更加散乱了,其中好几个人甚至离开了队列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看到时机差不多了,吴金堂当即带着民兵们进行加速,朝着对面剩下的三十几号零散的土著骑兵冲了过去。
    人数看似相当,但是楚军民兵的队形可是更加的密集,毕竟这些民兵虽然都是普通农夫青壮出身,但是日常农闲时候的训练可都是吴金堂这样的退役士官们负责的,并且还有完善的军方组织编写的民兵训练指导教材文件。
    也就是训练时间少了些,每次训练的间隔也久了一些,但是:训练科目基本和正规军也没啥太大的区别。
    这打仗的时候,用的自然也是正规军的那一套东西。
    骑兵进行攻击的时候,采用的是标准的半回旋战术,骑兵分成了三个波次冲上去,然后高速中进行转向,在转向过程中使用左轮手枪朝着数十米外的敌军土著进行射击。
    更搞笑的是,对面的那些土著骑兵们遭到攻击后,竟然没有直接冲上来用冷兵器作战,而是也停下来使用火绳枪和弓箭进行反击……
    实际上,这个时候对于这些土著骑兵而言,最好的解决办法是硬着头皮直接冲上来,用马刀或长矛直接冲击楚军民兵的队列。
    当年明军和东掳,蒙古的骑兵,就特别喜欢用这一招对付楚军的手枪骑兵,打的楚军早期的手枪骑兵欲生欲死,最后导致楚军全面裁撤了手枪骑兵这么一个兵种。
    也迫使楚军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过去二十几年来一直都不待见手枪骑兵,骑兵部队里很多骑兵将领都不喜欢使用手枪作战。
    哪怕是现在有了更好的左轮手枪,很多老一辈的骑兵将领也很排斥骑兵使用手枪,认为这是懦夫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