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88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什么是汉服?一脉相承的汉人所穿的服饰,并不是某个朝代的固定汉服款式。
不仅仅是汉人穿的服饰,而且还得是一脉相承的汉人服饰……而不是外部乱入的服饰。
比如现代华夏,汉人日常穿的现代服饰,可没人会把这些现代服饰当成汉服……因为基本都是外来服饰文化产物,和传统汉服一点关系都没有,更别说什么一脉相承了。
而历史上秦唐宋明等诸多朝代,他们的服饰其实也多有变化,尤其是女性汉服变化是极大的,但即便如此,这些服饰依旧一脉相承的汉服……
反观清时期的马褂以及清末后传入的西服,民国兴起的旗袍、唐装、中山装等等,这些都是典型的外来服饰文化,和汉服没啥关系。
大楚帝国的汉服改变其实也很大,至少现在很多女性穿着的汉服,和明末时期的女性汉服区别已经很比较大了。
而且各种变化都有……非常的复杂,比如有一些往复古方向发展,什么唐风啊,秦风各种都有。
所以你经常能够在繁华街道上,看到很多穿着齐胸襦裙,露出锁骨乃至半个胸的女子……
你但凡敢说一句露太多不体面,一群男人就会跑到你面前喷你数典忘祖,说什么祖宗好的东西都忘了!
这唐风汉服多好啊,看着就赏心悦目……
除了这些所谓的复古风外,还有朝着现代风格的持续改良,在突出飘逸美观的同时,以更修身,更适合日常穿着为主,同时运用大量的现代技术的面料,如不同规格的丝,纱等等。
同时因为正式礼仪场合的需求,当代大楚帝国的女性汉服里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分支,那就是女性汉服礼服……这女性礼服除上述一些款式上的变化外,还有两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贵以及新!
贵自然是因为这玩意是参加正式场合使用的,自然需要体面昂贵的礼服。
同时众多设计师或者,在保持用料奢华,做工精细,同时维持一定的传统以保持体面的同时,都在尽可能的在一些方面进行创新,以确保自己的客户在宴会上艳压群芳……
你想啊,当一群上流社会的富家太太小姐们,齐齐坐在一起的时候,其他人都是没啥新意的老传统汉服礼服,但是你却穿着细节上有诸多很吸引人眼球的小变化的高级定制汉服礼服,那么感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
贵和新,这是当代大楚帝国女性汉服礼服的两个重要特征,而这些也是宋二牛准备进军的女性服饰中高端市场。
之所以只做女性的中高端市场,不是因为女性服饰的高端市场更大……实际上男性高端服饰的市场更大一些,但是男性的衣服千篇一律,款式和颜色就跟老古板一样没啥变化……所谓的体面都体现在面料以及做工以及更重要的合身上。
而这些是那些裁缝铺的强项,毕竟人家能够给你量身定做,做工也都是手艺精湛的老师傅亲自给你搞,面料随便你选,反正不同面料不同价格!
然而这些是那些量产化生产的工厂所无法竞争的!
你要说工艺水平,你都大规模生产了……就算能够做的很好了,但也没办法和那些老师傅们亲手缝制相提并论。
面料也一样,倒是有一些面料成本优势,但这个优势用处不太大。
而量身定制这一点就被彻底掐死了,工厂根本没办法搞,只能按照预定尺码批量生产。
所以男性中高端服饰,看起来似乎市场很大,但是在当代的大楚帝国里想要工业化量产太难太难。
但是女性中高端服饰的话,宋二牛却是找到了一个切入点,那就是款式上的创新和变化……
相对比男性服饰的保守古板,女性服饰的变化多端,广大女性消费者对新款式的高接受能力,这些都带来了变化,而变化就是机会!
所以这一次在本土开拓市场,宋二牛除了继续搞牛仔衣服为典型的低端成衣市场外,还准备搞个新品牌,主打中高端女性成衣市场!
至于男性服饰的中高端市场……哪怕宋二牛自己都是男人,但是不得不说一句:男人,呵呵,狗都嫌弃!
第920章 一批欧洲公主
宋二牛在松江城里持续考察了四家候选工厂后,又跑到了一江之隔的通州去考察。
最近几年通州地区的纺织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主要是这地方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就在松江的隔壁,同样位于长江出海口,海运方便,同时也能够通过长江乃至运河覆盖整个长江流域以及淮河流域。
此外铁路交通也很方便,有着铁路线。
更重要的是,它就在松江隔壁,在这些年松江城高速发展,厂房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本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很多企业,尤其是毛利率本身就比较低的纺织行业就会选择离开松江,到附近地区去设立工厂。
这是低端产业转移,在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情况,很多低端产业,尤其是对人力成本以及土地成本比较在乎的低毛利率产业,会逐步离开一线大城市,前往成本更低的地方。
通州,在过去十几年来的主要发展道路,实际上就是承接松江城转移过来的纺织产业为主。
很多大型的纺织企业,乃至王立清的安华纺织公司都陆续在通州设立生产基地,从而催生出来了通州这个超大型的纺织产业基地,各种配套产业极为完善。
宋二牛在通州考察了三家预定目标后,最终选择了收购其中一家工厂,收购的工厂实际花的钱不多,一共也就花了三万多楚元而已……毕竟濒临破产的工厂,设备老旧,也没啥技术专利,连技术骨干也没剩下多少了。
而且购买工厂的价格看似便宜,但实际上后续还要承担大笔的债务……原先的老板修建这些厂房、购买设备的时候也不是傻乎乎的全部自己出钱修建工厂,而是通过一些金融操作,比如先筹资修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然后去找银行,以厂房和设备为抵押寻求贷款。
这家大型工厂看似资产不少,但实际上欠银行一屁股债,而且经营不善连工人薪资都发不起了……如此才几万块就卖掉工厂。
这也是很多企业经营的常态,看似资产不少,但实际上欠银行一屁股债务……最后归属股东的净资产其实不多的。
宋二牛看似用很廉价的价格买下这家工厂,是因为这家看似规模挺大的工厂,扣除银行欠款,材料供应商的欠款,拖欠的工人薪资,还真就只值这么几万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