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鲁肃如此之言,周瑜收敛笑容,心中颇是忌惮霍峻。
京口城防,他亲自检查过。修筑烽火台的主意,不仅是孙瑜的,也是他亲手敲定。因而他对京口城的防守,十分具有信心,甚至他也换位思考过,若他是霍峻会如何率兵进攻京口城。
周瑜思索良久,最终认为没有什么计策,想破京口城,唯有强攻方可。然而在他眼中几乎无懈可击的京口城防御,在霍峻手下居然挺不过一日。
若不看霍峻花里胡哨的操作,仅看用兵时间。霍峻在皖城磨蹭一个多月,然后花了一天的功夫就拿下了京口城,如此用兵简直恍如天人。
这种强敌,让周瑜感到巨大的压力。当然周瑜并非轻易认输之人,继而神情又是自信满满。
“霍峻、刘备合兵确实难胜,但今仅有刘备大军,此时不击,更待何时!”周瑜自信说道:“刘备深入吴会,屯兵邱城,钱塘孤悬。我军收兵聚湖,以逸待劳。敌在明,我在暗,夜袭敌军,以火烧之,必能得胜。”
周瑜目光落到鲁肃身上,沉声说道:“击败刘备,断其归路,霍峻入笠泽,无异于飞蛾扑火。”
目光远望,周瑜气沉丹田,扶剑而立,豪气说道:“笠泽之上,将是刘备、霍峻兵败之地,亦是某成名之时!”
鲁肃感受到周瑜心中那股积蓄已久的情绪正在喷涌,那种渴望得胜的心情,以及那种压在心间不满的情绪,随着周瑜的言语正在流露而出。
周瑜并非无能之辈,几年以来的不利局面,让他颇感束缚。攻彭泽不利,转攻黄祖得胜,周瑜扭转局势;又因丹阳兵变,黟山战败,局势危急起来。
今为了得胜,他不惜说服孙权,放弃外部城池,诱敌深入,然后利用水军,歼灭刘备。孙权被周瑜说服,采纳了他的计策,而他也以功成报主。
霍峻能谋划布局,而周瑜就不能谋划布局吗?
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如是而已!
鲁肃怔怔地看着周瑜,良久之后回神,弓腰拱手说道:“肃恭候都督成功之音讯!”
舟舸千艘,甲兵万人,这是孙权授予周瑜的人马。且孙权表周瑜为都督,程普为副督,节制诸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