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璎不出意外,自然要站在孙权这边。毕竟在她眼中,凡能打击司马懿,则有益孙权上位。
“是啊!”
在曹叡低谷时,孙璎出现照亮了年幼曹叡的心灵。在曹叡心中,孙璎不似母亲甄宓,更像知心姐姐或是知心小姨。
今在曹叡抉择两难时,孙璎这一番话虽不能让他厌恶司马懿,但却让曹叡有些质疑司马懿的所为。
曹叡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在得见赵俨所呈的诸葛亮营垒布置后,他作出了与张郃相同的军事判断,发兵击浮桥,则可引汉军出营决战。
“善!”
曹叡下定决心,吩咐说道:“遣使南下,令司马懿与前将军一齐出营击贼,不可错失良机。”
“诺!”
见曹叡有了布置,孙璎露出妩媚之笑,拉着曹叡的手,说道:“孤在宫中煮有花茶,陛下前来品赏!”
“劳烦母妃了!”
且不言孙璎带着曹叡去品茶,曹叡所颁布的诏令以日夜兼程形式送至淯阳魏军大营。
一昼夜后,使者至大帐中,宣读曹叡之诏令。
“……兵势恶离远,诸葛亮夹水立营,身置险地,卿部宜当用兵。……骠骑将军为国大将,带疾案军多有辛劳……”
曹叡在诏令中分析了诸葛亮用兵之弊,赞同了张郃的意见。且为了顾及司马懿的面子,曹叡赞许了司马懿带兵出征的精神,继而委婉提醒司马懿需以诏令为主。
听着曹叡颁布的诏令,司马懿闭眼而叹,他终究没能说服曹叡。
“请骠骑将军接诏!”
“多谢陛下关切,懿谨遵诏令。”
司马懿接过诏书,说道:“有劳天使连夜奔波辛劳!”
“不敢!”
待天使退下,司马师望向司马懿,问道:“陛下勒令父亲出战,当下该如何是好?”
司马懿脸色露出忧愁之色,说道:“诸葛亮夹潦水而立营,身置死地当中,安无长远之图。陛下远在洛阳,只知其表,而不知其内,执意出大军用武,恐遭败绩。”
“父亲不如再疏一封,言尽当下之利弊,让陛下慎重考虑!”司马师说道。
司马懿摇了摇头,说道:“陛下诏令下达,岂会轻易而改!”
说着,司马懿语气略有低沉,说道:“盖或是为父多疑,诸葛亮用兵虽是谨慎,但却初出茅庐,仅会纸上谈兵,身处险地而不自知!”
见众人一致认为诸葛亮用兵出现纰漏,司马懿不禁自我怀疑起来。他在思考是否是他脑补过多,或是性情多疑而导致。
毕竟诸葛亮用兵至今,除上次率兵固守营垒外,别无什么傲人战绩。平南中、安五溪二役,因对阵蛮夷,含金量值得商榷。
“或有可能!”
司马师思虑少许,说道:“不知父亲欲如何用兵?”
司马懿负手而踱步,深虑说道:“仍需谨慎用兵,以免遭致大败,令京畿动荡!”
“诺!”
第675章 诸葛村夫不过如此!
四月,潦口。
有了曹叡勒令出击之命,司马懿无法再以生病为借口,唯有率兵出击。
不过出于担心诸葛亮有诈,司马懿令儿子司马师率兵留守大营,而后由他亲自带队进攻北营,张郃率偏军绕道击南营。
因是役目标为浮桥,司马懿自是不愿登山,与诸葛亮所设山营搏战,故采用声东击西之策,先派人以火焚烧鹿角,自己佯率大军进攻营垒,实则让牛金、费耀、贾嗣三将率两万人前去抢占浮桥。
魏军出兵之动作,难逃汉军斥候之侦查。未过多久,斥候则将消息报与诸葛亮。
马谡欣喜入帐,说道:“丞相,司马懿终是出军了。其声势浩大,料其主力尽出!”
“善!”
得闻魏军出动的消息,诸葛亮久悬的心放下。不过因尚未功成之故,诸葛亮并未在脸上表现出过分的喜悦,仅是抚扇颔首。
诸葛亮问道:“幼常可知魏军布置如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