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承何爵而袭,则需观颁布诏书之意。以满宠为例子,他虽为县侯,但却是承亭侯而世代袭之,除非满宠或其子嗣有功,可能会上调整到乡侯。
在冗长而复杂的礼仪下,刘禅花了快一个星期,才完成恢复二都的操作,并向天下人宣布南汉为正统。
在祭祀大典之后,时间转而进入十二月。
鲁芝奉命劝降郭淮,与之交谈多日。向其传达了大汉开出的丰厚条件,封郭淮为阳曲侯,享食邑原平、、阳曲三县,拜为少府。其弟郭配为显亲侯,拜为武威太守。
郭淮经过多日的思想斗争,见曹魏大势已去,最终答应大汉的条件归降。令弟郭配与鲁芝先行至洛阳,而后郭淮将率五郡太守入朝拜见刘禅。
刘禅召霍峻列席,与诸葛亮同理招降河西之事。在霍、葛二人的主持下,郭配心悦诚服于汉,且告知兄长郭淮勿要担忧。
十二月末,郭淮率张掖、武威、酒泉、西海、敦煌五郡太守至京朝拜。因声望差距关系,刘禅委相国霍峻、诸葛亮代他安抚郭淮。
郭淮献出凉州刺史印,同行五郡太守皆献太守印。而诸葛亮考察五郡太守能力,将有能者留用,无能者另委官职。
郭淮留居洛阳,五郡太守中四人留用,一人另委官职。空出来的一人,诸葛亮择良吏出任。
五人在诸葛亮的一番的叮嘱告诫下,重新踏上回河西的道路。
因道路遥远之故,凉州刺史王平率兵三千,先行与五名太守汇合,之后再千里迢迢至凉州上任。
一行人至半道,西域都护姜维率精锐步骑千人同行。
王平经营凉州,姜维攻略西域。因大汉重心关系,在未来的日子里,二人的道路注定是艰辛而困难之事。
在诸葛亮给予的表文里,西域都护属于凉州治下,受中央与凉州双重管理。凉州在必要时,应当给予资助。
随着凉州五郡归附之后,曹魏所能控制的疆域仅有河北诸州。而孙权见大汉势头这么凶,正式竖起反曹大旗,表示向大汉归降。
凉州归附,平州表态,让大汉声望再次高涨,其一统天下的势头不可阻挡。
与此同时,很快来到了建兴六年(公元230年)正月。
正旦初过,在诸葛亮的主持下,北伐河北事宜列入议程。
第733章 居安思危
雒阳,相国府。
“相国,仆奉丞相之命,特来请相国出朝,商讨出兵灭魏一事。”诸葛乔恭敬而立,说道。
霍峻身习便服,手持书籍,淡淡说道:“自去年冬起,孤已将国事交于葛相。故商讨灭魏方略,交由葛相、陆大将军主持便好。”
诸葛乔面露难色,说道:“相国身经百战,无往不胜,今伐河北,是为关键之役,不可不出席!”
霍峻放下竹简,婉拒说道:“河北非强敌,以葛相之才足以胜任。孤已不问寻常琐事,今劳伯松空走一趟。”
以当下汉魏形势,曹魏覆没仅是时间性问题,又如他之前所言,北伐河北主要不是军事问题,更多是政治问题。
为何说是政治性问题,除了招降纳叛外,更多是如何解决冀州本地士族问题。
冀州士族因地域关系,形成错综复杂的朋党关系。在东汉时期,为了遏制冀州士族坐大问题,东汉推出三互法。在三互法之后,以至于冀州部分郡出现了太守空缺现象,如此可见河北士族之盛。
另外因党锢之祸的发生,让河北士族对东汉王朝离心离德,或有另立皇帝之念,
在东汉灭亡之后,中原士族因兵戈之祸,遭遇了惨重的打击,河北士族依附袁绍。曹袁争霸后,因河北士族依附袁绍,遭到曹操残酷对待。然即便如此,因河北人口众多,曹操依旧不得不重用河北士人。
今大汉统一天下,虽依靠吴楚士族之力,但从实际力量角度来看,河北士族力量依旧位居天下之首。故而在如此背景下,如何解决河北强盛的士族力量,将会考验诸葛亮的政治智慧。
毕竟排斥河北士族非王道,反而会因排斥产生其他问题。但若厚遇河北士族,反而会引起南汉原有士族的不满。故对南汉来说,如何安抚河北,重于在军事上灭亡曹魏。
见霍峻推辞不行,作为小辈的诸葛乔唯有无奈离开,向诸葛亮赴命。
待诸葛乔走后,夏侯徽端着果点而来,细步缓行,眉目秀艳,行举间渐有人妇之风。
“明公为何不出席议政?”夏侯徽柔声问道。
霍峻嗅着佳人的体香,伸手搂住夏侯徽柔软无骨的腰肢,调笑道:“今祸水在侧,孤何有精力操劳国事?”
“胡说!”
夏侯徽嘟起了红唇,轻捶了下霍峻胸膛,怪嗔说道:“明明是自己不想理事,反而怪起了妾身。妾可未天天缠着明公,而是关心明公身体。”
“哈哈!”
将夏侯徽的玉手紧握住,霍峻如话实说道:“孔明初掌大权,孤若事事出席,反而不利孔明理事。如有紧急之大事,孔明自会亲至府上拜会。”
“明公自有计较便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