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难攻略

靖难攻略 第816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他弟弟担任吉林县主官之一的刑房司吏,正九品官员,每月三十贯的俸禄和五贯的边疆补贴,另外还有多年累积购置二十亩耕田,还有一个三进出的院子。”
“王回返家后,他弟弟便出资二十贯为他在附近买了一座二进出的小院,王回平日里则是以为人书写对联,贩卖字画为生。”
“他所绘的鸟兽山水画极为传唱,许多闲逸在家的老兄弟都出高价购买,不过他每幅画卖一贯,也不卖多,而且几日才只卖一幅”
“他回家两个月,卖出十几幅画,在家中日子倒也十分滋润。”
“四周邻里从最新刊的《大明报》上了解了他的经过,也常常送菜、送米给他,但他都坚决不受。”
“听闻他近来准备前往吉林的中学任教,只是不知道现状如何。”
亦失哈将王回的情况给道出,不得不说王回如果真的想赚钱,以他的才学还是十分容易的。
知道他过得还算可以,朱高煦也就放下心来了。
“先晾他两年,若是朝中无人可替代,再召回他也不迟。”
原本朱高煦是准备晾他三年,但就现在杨士奇和张孟存的情况来看,颜李案让他们查两年恐怕也查不出多少钱粮。
到时候说不定还得让王回复出,这样才能筹集到大明其余铁路的修建款项。
这般想着,朱高煦想到了殿外的殿阁,随后才开口道:
“殿阁原设五人,如今王回被罢免,便少了一人。”
他如此说着,脑中却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而这个人便是在外闯荡二十余年的王骥。
在外为官二十余年,文治有巡视山西,惩治贪官污吏,亦有治理交趾,使交趾汉口增长至如今一百六十余万,岁入田税六百余万石。
武功有击退叛军,解清化之围,协同傅让对西南改土归流,为大军运送粮草,甚至还亲自带领兵马司的兵员围剿交趾境内大小三十余处山寨。
以他的文治武功,朱高煦理应给其更高的待遇,甚至封爵都不为过。
但考虑到王骥如今不过四十七,而他历史上活了八十多岁来看,他以后的道路还长,倒也不用急于一时。
思绪落下,朱高煦这才看向朱瞻壑交代道:
“传我旨意,拔擢张孟存为礼部左侍郎,准奏交趾都司拔擢名录。”
“此外,调交趾布政使王骥入京担任武英殿殿阁大学士,加授太子少师衔。”
第520章 与时俱进
“臣崔浚,参见陛下,陛下千秋万岁……”“平身”
四月初,抵达北京一个多月的崔浚总算见到了当今陛下。
他跪在武英偏殿内,双手呈出奏疏:“陛下,此乃南洋都司都指挥使崔均的奏疏,请您过目。”
崔浚说着,亦失哈上前接了过来并递给朱高煦,朱高煦接过奏疏却并不着急打开,而是看着崔浚道:
“嗯,你倒是仪表堂堂,比你父亲要英俊许多。”
“臣惶恐……”崔浚谦虚回礼,朱高煦满意颔首后这才打开了奏疏。
这份奏疏无非就是崔均谈及的南洋诸国事宜罢了,其中马来半岛上诸如满剌加、大泥、丁加卢等国改回为佛,并引进儒学的事情让朱高煦不由侧目。
除了这些国家南洋的苏门答腊、勃泥、苏禄等国也基本改为了佛教,引进了儒学。
“看样子去年的大阅兵,他们并非只是说说而已,不过这样也好,虽说宗教不分高低,但亲近我汉人自然还是要以汉学为主。”
“南洋诸国若是亲近我汉学,那印度厮当上的诸国也会自然而然的开始接受汉学,这点还需要你父亲多多努力才行。”
朱高煦还是很在意汉学推广的,拳头大只是一时的,但文化根植却是永久的。
文化一旦根植,想要去除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从南洋到印度厮当,再到中亚、西亚,欧洲……
这个时代的汉化背景可比后世要好太多了,后世毕竟经过了欧洲殖民者数百年的强势行为,所以在心底还是有些畏惧和仰慕的。
在朱高煦印象里,他穿越前几年,这种风气才慢慢开始发生改变,但想要结束却还需要数十上百年的时间才行。
但放在如今这个时代,尽管宗教有所不同,但欧亚大陆上的所有国家,基本上都知道东方有一个中国,那里的人高大,那里的国度遍地黄金……
说起来,根据西厂在国外的调查来说,这個时代的“中国吹”可比后世要厉害多了。
诚然大明百姓在身高和物质上确实要比世界各国都要好,但并不像各国所吹嘘的那般是一个“巨人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