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治大明

独治大明 第73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朱祐樘现在手里确实没有什么公务,所有并不需要急着回去,便微微抬手道:“那就上去瞧瞧吧!”
刘瑾显得十分殷勤在前面引路,虽然有台阶,但旁边的太监宛如是照顾老人般,所有人都显得十分紧张,却是生怕朱祐樘会跌倒。
朱祐樘上到御景亭,尽管只是站在一个比二层楼略高一些的高度,但却可以看到整个紫禁城,看到眼前这白雪皑皑的新天地。
“陛下,您瞧,咱们的乾清宫是那一座,最高那一座便是奉天殿!”刘瑾显得十分的开心,指着南边的宫殿进行介绍道。
朱祐樘的方向感很好,自然不需要刘瑾介绍,但发现这里的雪景确实很有特色。只是看到左右两边的六宫了无生气的模样,却是发现是该尽快填满六宫,不然自己所在的中央地带确实是太冷清了。
“陛下,您在上面当心着凉,您还是快些回东暖阁吧!”郭镛并没有跟着上来,在下面仰着脖子担忧地道。
朱祐樘不由得暗叹一声,发现现在还真不能染风寒,于是决定打道回府。
随着年关越来越近,这天下似乎真的已经太平了般,即便他很想知晓王越的最新消息,但南直隶一直没有相关的奏疏送来。
眨眼间,便已经到了大年三十。
随着凌晨的一枚枚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开来,成化二十三年结束,而成化年号亦是划上了止休符,自然不会再有成化二十四年。
取而代之,弘治年号隆重登场。
第一百一十章 元旦宴仪,扬州胡爷
弘治元年,大年初一,这注定是喜气洋洋的一天。
大朝会原本就十分热闹,而弘治元年的大朝会显得意义非凡,终究是弘治登基的首次元旦大朝会。
乾清宫的太监和宫女昨晚得到朱祐樘的“年终奖”,而且每人还得到一套新衣服,故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其实太监和宫女所要的并不多,而今朱祐樘如此厚待于她们,她们自然要更加全心全意地伺候着他们的主子。
朱祐樘今天同样换上一套崭新的龙袍,按着时辰乘坐龙辇驾临奉天殿,在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
这场朝会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由百官向皇帝祝颂、呈献礼物,称之为朝贺仪。后半部分是皇帝赐宴,称之为大宴仪。
在朝贺仪阶段,万安等官员纷纷呈上自己的贺表,而万安送上祥瑞:两只赤兔。
这个事情自然谈不上惊喜,送赤兔是私底下奏报后才会送上来,而朱祐樘这边亦同样敲定相应的回赠。
朱祐樘对于做皇帝这件事情是越来越得心应手,毅然是一个能拿捏住分寸的老板。
徐溥等官员看着眼前游刃有余的年轻帝王,发现年纪已经变得不再重要。
有哪个年轻的帝王才登基半年不到,便已经彻底掌握了朝局,更是将京军十二营牢牢地掌握在手里。
若他们还用以前的眼光来看待这位十八岁的新帝,轻视这位坚持斩杀庆云侯的帝王,只能说确实是蠢到无法救药了。
在这场大朝会上,除了文官和武勋外,外国使臣亦是可以参加,而刚好赴京的朝鲜使臣兵曹参判李寔前来参加这一场弘治元年大朝会。
跟大明的六部相似,朝鲜设置六曹,曹中设判书(正二品)一人、参判(从二品)一人、参议(正三品)一人。
李寔对华夏的文化十分的向往,而今亦是得知新君主政后的种种所作所为后,眼睛中带着几分忌惮地审视眼前这个十八岁的大明皇帝。
朱祐樘虽然对出现的朝鲜使臣微感意外,但并没有过于放在心上,便是淡淡地宣布道:“赐宴!”
咦?
在场的文武百官看到朝贺仪“结束”,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而后则是纷纷扭头望向护礼派领军人徐溥。
徐溥自然知道这些目光的意思,但默默地闭上眼睛,却是不打算站出来。
按着正常的流程,在这场朝贺仪中,新皇帝会册封皇后,甚至还同时册封太子,但现在却被朱祐樘直接跳了过去。
这种大事自然不可能忘记,哪怕朱祐樘忘记亦会有人不断提醒,唯一的解释是弘治帝并不打算册封太子妃张玉娇为皇后。
其实朱祐樘这么做,算是早已经有了征兆,甚至很多官员已经提前知悉。
且不说朱祐樘登基后便没有再宠幸张玉娇,而册封皇后事先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只是弘治帝既没有同意礼部的奏请,亦没有下令准备册封,那么自然是不会在今日册封太子妃为皇后了。
这……
在场的官员面面相觑,只是发现不仅徐溥没有站出来,竟然满朝大臣都没有一个官员站出来替太子妃请封。
“臣等叩谢隆恩!”以万安为首的门党仿佛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般,当即进行谢礼道。
或许有人觉得朱祐樘做法不合礼仪,但满朝的官员都不愿意拿自己的仕途开玩笑,将宝押在一个注定会失宠太子妃身上。
张家最强的后盾徐溥都已经失宠,挑选张玉娇为太子妃的太皇太后跟皇帝已经是貌合神离,至于太子妃张玉娇并没有值得夸耀的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