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京城,显得波云诡秘。
正当京城还在人心惶惶的时候,第四份战报已经送达了北京城。
朝廷没有等来赵承庆部脱困的好消息,而是得知藏在运粮军中的锦州卫和宁远卫遭到一股女真军队的突袭,运粮兵已经纷纷撤回建州。
虽然现在还没有查明是哪个海西女真部落所为,但答案其实已经是呼之欲出了。
更糟糕的是,由于海西七部已经有三大部落组建联盟背叛大明,谁都难以保证会不会出现第四家,致使现在的大明亦得疑神疑鬼起来了。
都察院,大狱。
朱祐樘面对海西女真不利的战况,心里拥起一种强烈的不安,亦是决定迷信一把,亲自找上了自称无知不知的东方道扶乩。
自西汉至今,扶乩是越来越兴盛,随着本朝的经济越来越繁荣,更是给这种能够预测天机的扶乩师提供更大的舞台。
东方道虽然在狱中,但亦是携带装备进来,更是在扶乩活动前穿上了一件有些年份的宽大八卦袍子。
在两个童子的协助下,他像是被神灵附体般,整个人缩进那件袍子里面,那悬于架子上的锥子在沙盘上动了起来。
那个锥子显得没有规律地胡乱在沙盘中划动,只是神奇的事情很快发生,明明是杂乱无章的笔画,最终竟然出现了八个字。
“阴盛阳衰,主陨侧兴!”
郭镛一直陪在朱祐樘身边,看到沙盘上面的字困惑地念了出来。
“何意?”朱祐樘看到“兴”十分不舒服,便不动声色地询问。
东方道咽了咽吐沫,显得小心翼翼地道:“陛下,草民只是传达紫姑天机,一切还得由您来参详!”
郭镛知道扶乩跟测字有所不同,通常是不帮忙解惑,联想到早前的“祸水”两个字,不由想到皇帝最近所宠幸的那帮妃嫔。
二月,注定是一个不平静的时节。
随着月底到来,夜空已经是漆黑一片,就在当天夜里,一个身形矫健的男子突然从地底下钻了出来。
若是有人看到这一幕必定震惊万分,因为这里正是西苑北面的小树林,距离太液池仅仅只有十几米远。
第三百七十四章 秘旨一道,瞬息万变
远在几千里之外,一只灰色的雄鹰冲破重重的夜幕般,显得十分精准地落在一座雄关的城楼之上。
此处正是赫赫有名的山海关,所处的城楼正是天下第一关城楼。
山海关始建于洪武十四年,当时明廷为了加强京城防务,特派大将徐达和刘伯温到边关要塞修建城池,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建成了山海关。
整个城池四周总长大约四千米,一共四座城门,东门“天下第一关”门,西门“迎恩门”,北门“威远门”,南门“望洋门”,关城中心建有一座钟鼓楼。
因为这里的地势依山傍海,太祖朱元璋便赐名“山海关”。
雄鹰的脚裸处绑着一个小竹筒,一个士兵在取下小竹筒便急忙进了里面,拜见正在灯下办公的中年男子。
此时此刻,这一场战事的压力落到这位辽东巡抚张锦身上。
张锦出身于边卫,由于是自学成材,并没有士林中那么强的师生羁绊,所以心里一直有着百姓,拥有很强的报国之念。
此次受到皇帝的破格提拔为辽东巡抚,更是肩负着征讨阿勒楚喀部的使命,致使身上肩负着太多的东西。
若北元按照约定替大明讨伐阿勒楚喀部,那么他这位辽东巡抚几乎是不用插手战事,但偏偏事情突然出了意外,而这场战事的主要负责人建州总兵武靖侯赵承庆所率的大军还被困在长蛇裂谷。
“东翁,前方是什么军情?”一个师爷模样的老头抬头望向满脸凝重的张锦,显得十分关切地询问。
张锦将刚刚得到的情报放下,眼睛闪过一抹恨意地道:“此次袭击运粮军的女真军果然是辉发部!刚刚得到消息,他们三大部落已经联手!”
“果然跟我们所猜想的一样,这一场仗怕是真不好打了!”师爷听到这个十分糟糕的军情,显得十分沮丧地感慨道。
其实这一场战事,从一开始便注定不好打。
毕竟最初想要讨伐的目标是海西北部的阿勒楚喀部,只是想要征讨阿勒楚喀部便需要穿过海西的中南部,这将是一次长距离征战。
原本最好的方案是由北元动手,让北元从其所在的地盘从西边打击阿勒楚喀部,但北元竟然是出尔反尔。
在征讨的重担全部落到辽东和建州卫身上后,却是出现了最糟糕的情况。
他们从辉发部和额穆部借道北上,结果先后遭到这两个女真部落的突袭,致使赵承庆部被困于长蛇裂谷,而今潜藏在运粮军的锦州卫和宁远卫无法集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巡抚大人,我的人马已经做好准备,现在便可出发!”辽东副总兵兼山海关守备王震东大步走出来,声音如洪钟般道。
正统八年,英宗接受辽东巡抚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奏请,于山海关设守备,而王震东的祖父王整正是第一任山海关守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