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谁不是削尖了脑袋的往长安挤,因这是天子脚下,因这里有世上最好的一切资源。
漠北之地是什么地方?那是离匈奴最近的地方,一个不慎很有可能他们全都得死在那儿。刘挽是怎么会觉得有人会在她的提议之下迁往漠北呢?确实刘彻强制性迁了不少人往朔方和河西,但漠北的情况不是更偏远吗?
谁傻了才会想不开的往漠北去,刘挽真以为她上嘴皮下嘴皮一动就能说服人,太自不量力了!
多少人在心里对刘挽嗤之以鼻。
“凡愿意迁往漠北之地的人家,瓷器、丝绸、茶叶、酒等制作之法,皆倾囊相授。”刘挽当然知道想让他们动心的需要给到他们动心的好处,此话音落下,不少人已然打翻了面前的酒杯,不可置信的望向刘挽。
不是,这可是刘挽一直垄断的行业,其中暴利,没有一个人能不为之心动了,刘挽疯了吗?张口就说要倾囊相授?
刘挽提醒的道:“你们要不要去信给朔方以及漠西的人问问,他们各家经营的这些瓷器、丝绸、茶叶、酒等是我给他们的,还是已然将法子教给他们。”
???朔方和漠西那些人竟然都已经有了制作的法子的吗?这么大的事长安里竟然没有一个人知道?
喂,换成谁能把这么重要的事情昭告天下?
刘挽,刘挽!
此时的人们对刘挽的所有情绪已然复杂到了极致,这么多生财有道的法子,刘挽全都握在手里,以她的身份地位,再加上她本身的能力,谁能从她手里夺去?更何况她背靠刘彻,在刘彻的庇护下,谁也休想从刘挽的手里抢得半分利。
在这样天时地利完全可以让刘挽垄断的情况下,刘挽竟然要把这些技术教给别人?
对啊,技术给出去那就等于把一只生金蛋的鸡交到别人的手里,刘挽损失必然是惨重的,刘挽到底为什么愿意?
“长公主是在说笑吧。”是的,刘挽纵然是在和天下人昭示,并不代表刘挽说到就会做到。他们都觉得刘挽在耍着他们玩,哄他们呢。
一群人按下内心的激动,一回一回的告诉自己,他们一定是听错了,刘挽是绝对不可能把这么些赚钱的生意法子都教给他们。
刘挽正色道:“本宫从来不说笑。本宫已经说过,你们大可以让人去打听打听朔方和河西的情况。自愿迁往这两地的人,他们手里的生意都有哪些,本宫是不是让人教了他们这些法子。”
作为一个已然早一步做好某些事的人,刘挽并不畏惧他们去查一查,确定。
平阳长公主捏紧了手,在从前她以为天下重利莫过于盐,然而刘挽却用事实向她宣告,利之大,远胜于盐的不在少数,生意场上的事,刘挽从来都是占据上风的那个人,跟她混从来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但是,平阳长公主到现在依然不明白,刘挽怎么舍得?
“长公主怎么舍得?”一群人中总得有人问出心中的疑惑,不解于刘挽怎么会舍得!
刘挽摊手道:“为何舍不得。本宫缺什么吗?”
这个问题问得在场的人都静默了,能够出入上林苑参加这样一场宴会的人,谁又缺什么呢?可是纵然他们什么都不缺,并不代表他们会自此什么都不抢,什么都不争。
各家的家底其实都不薄,但他们从来没有因此停下对百姓的剥削,也并不认为需要停下。相反,当刘挽从他们手中夺去了利时,他们的第一反应是怎么从刘挽手里将属于他们的利夺回。
第494章 输也不丢脸
实话, 刘挽这样干脆的表示愿意将这些暴利的法子给到他们,让他们不安之极。因为他们本不是这样的人,也难以想像会有这样的人。
他们既希望刘挽说的都是真的,又害怕刘挽做到了。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或许你们读过的书你们忘记了。本宫并未忘记。于本宫而言, 借各家能人, 研究关乎衣穿住行,武器, 其目的是为了让大汉的百姓们过上好日子。所谓的好日子, 无非是让百姓们都能有一席容身之地, 能果腹, 能裹体。你们或许考虑的是自己,但我从一开始奔的是这个目的。至于愿意将利让于你们。本宫并不是白给你们的。唯有愿意迁往漠北之地者才会得到这些技术。”对啊,一开始刘挽已然将要求说得一清二楚,谁要是把这一点忽略, 那是不成的。
“大汉攻下的城得有人守, 也得有人前往教化,你们各家都想留在长安,在你们之中难道没有那在长安其实已然没有容身之地的家族?”刘挽在此时又丢出一个问题,她不相信世族是那么好当的,也并不认为在长安这里,没有那无所容身的主儿。没有人会不想换一个地方呆。
“树挪死, 人挪活。你们既然在长安输了一回, 并不代表你们再没有赢的机会。既如此, 何不一试?钱财之物是为根本, 你们但凡要不是知晓其中的关键, 何至于当初在盐利被我夺了之后恨得我咬牙切齿。这些年既恨我恨得杀死我,偏又不得不用我让人研究出来的各色好物,你们的心里承受得太多。”刘挽感慨之时,多少人的脸色都变得晦暗不明。
对刘挽的感情,他们每一个都说不清道不明,太复杂了。
如今随刘挽的话音落下,只怕会更加的复杂。
正因如此,刘挽道:“我赚钱是为了大汉,为了我父皇,为了无数的大汉子民。大抵我与你们最大的区别莫过于你们只想不断的压榨百姓,不断的从他们手里夺得田地财富,因为比强你们比不过,你们唯一能够针对的只有普通百姓。可是,你们一番作为是在乱我大汉。你们不会觉得自己做下这样的事,大汉皇帝能容,我这个大汉公主能容吧?”
喂喂喂,好好的不兴把话题带歪的哈。
观刘彻的眼神在刘挽话音落下的这一刻都变了。
那眼刀子不断的往他们身上甩,无一不在告诉他们,如果他们敢再生乱大汉之念,第一个要他们死的人一定会是刘彻。
没有人怀疑刘彻敢不敢,真没有一点意识的主儿,请看看一旁的张汤!
刘挽提醒道:“亡国之人的下场,不,应该是亡国公主的下场。大汉纵然亡了对你们来说影响不大。或许还有可能算是给了你们机会,让你们再一次扬帆,奔向更高的位置。亦或者,更能让你们成为人上人,一国的开国皇帝。毕竟,当年谁承想大汉的皇帝会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呢?彼时的世族们观大汉的皇帝的眼神,都透着轻蔑,到如今,我都依然能够从你们的眼神中看到你们对我的瞧不起。”
靠!不是,刘挽到底想干什么?她是要坑人吗?她别乱来,她这样做是要挑起天下人对世族的公愤吗?
可是,这才哪儿跟哪儿呢?
“所以,你们看不起我舅舅这个事儿,对我而言真无关紧要。毕竟我是在你们一个个不屑的眼神下长大的。诸位因军功,举荐,科举而成为大汉新贵的人们。通过这些事,我只为告诉你们。无论你们做些什么,看不起你们的人们依然会看不起你们,绝不会因为你们的态度而有所改变。世族,世卿世禄,他们家族存活于世上多年,比大汉朝的建立都要长。他们对刘氏的轻蔑,不屑,皆因刘氏的出身不高。哪怕或许他们的先祖同样出身也不高。可谁让他们家的祖宗比我们活得好,争得好呢?有名有姓的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咱们纵然不喜欢被他们轻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了不起。所以,被这群人看不起,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我们须得自己看得起自己。你们要清楚,他们靠的是祖上的功德,而我们靠的是自己。自然,这条路是千难万难的,唯有心志坚定,你我才有可能立足于朝堂,和他们这些人斗上一斗,争上一争。说句不好听的话,和他们争赢了我们光彩,和他们斗输了,我们靠自己,他们靠祖上,虽败亦犹荣。”刘挽提及于此时,竟然开始煽动起人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