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胖子却置若罔闻,浑身如筛糠一般颤抖,语气中流露出不自觉地狂热皈依,嘴角甚至流下涎水。
队长大急,立刻下令:“断神!”
在阁楼外守候的人听到命令,立刻激发法阵,将一道断神金光射向矮胖中年,金光如重锤一般将他离体而出的神识砸了回去,整个过程已极其紧凑迅捷,如操典规定一般。
但终归还是晚了一步,那矮胖中年仍以毫厘之差,透过十二面滤镜直视到了那尊降临在西方郡的静州幻灾。
只一眼,他的认知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构成思维和神识的一切基本要素都因而解离。那打磨了数十年,堪比元婴真人的饱满元神,如同被点燃的柳絮一般,顷刻间灰飞烟灭。
唯余下一片空旷的识海,以及逐渐熄灭生机的肉身。
矮胖的中年,就在一众同僚的目瞪口呆中,缓缓软倒。而在他背脊着地时,头盔也无力地滚到一边,而人们这才看到,那中年的整颗头颅已经像是被负压压瘪的气球一样,向内凹陷下去了。
“草!”
金盔队长不由地骂出声,声音中既是愤怒,更有恐惧。
那西方的幻灾,到底是什么东西!?
他们一行人远在繁城,为这次远眺做足了准备。在将视线小心翼翼的投向西方郡时,甚至用滤镜折光的方式,将映入视野的景色经过了十二重的过滤,每一道折光都会让光芒强度减半。如此,即便是苍穹以上、星辰幻灭时那如开天辟地一般的强光,也将暗淡如萤火。
但即便如此,上级下发的操典中,依然严禁持镜人直视幻灾,只要求他们在幻灾发生时,以折光法捕捉其边缘……而现在,头顶金盔的队长,无比庆幸自己刚刚连边缘都没有捕捉到!
以那幻灾的侵蚀力之强,若是真的亲眼目睹到了他的身影,哪怕只是一道轮廓,只是只鳞片爪,自己都可能像是那来自月央的矮胖修士一般,神灭而死!
作为常驻宋国首都裕梁、也即仙盟总部的太虚府精锐,如今阁楼中的任何一人,都在仙盟太虚领域有着莫大的名气,那矮胖子虽非科班出身,但神识坚韧、手段百出,更比绝大多数科班出身的书院优等生更要厉害得多。在他没被太虚府收编,流窜诸国期间,曾让许多中小国家的太虚青衣们伤透脑筋、再颜面扫地。
然而,这样厉害而油滑的精锐,却在自己眼前,死得如蝼蚁一般卑微!
只是看了一眼,只是透过十二重滤镜,看了那么一瞬间!
而就在此时,却见那倒毙在地的矮胖子的尸骸上,又起了变化。干瘪的头颅中忽然像是鼓起了气泡,有什么东西即将萌生新芽!
不过,就在气泡鼓起时,尸体上的紧身皮衣,忽然似活了一般流转起来,瞬间就如蚕蛹,将胖子的尸体整个包裹住。而那顶落地的银的头盔则砰的起跳,落到皮衣上,将尸变镇压在下面。
“草……”
金盔队长再次咒骂了一声,却多少是基于劫后余生的庆幸。
因为胖子死得过于突然,刹那之间就连他这个队长也险些忘记了操典规范。若是远眺行动中有人不幸身亡,必须第一时间处理好尸骸……所幸尽管他这个现场负责人疏忽了,刻印在皮质法衣内的阵符却没有疏忽,及时为他们填上了窟窿。片刻后,队长摇摇头,勉力收敛了情绪,下令阁楼内的几人收队。
现在这个状态,无论如何也不能再执行远眺任务了。
只能期待,那些镇守在其他凌空阁楼内的同僚们能够足够好运。
——
一小时后,一份载有斑驳血迹的报告,出现在了灵山以西,山垒要塞顶层机要室的办公桌上。
呈交报告的人是新任太虚府主葛利浜,这位老人不久前才因在九尊大赛上立下大功,得以顺利从祝望太虚使位置上退下来,而后如其所愿调任宋国裕梁。却不想仙盟太虚府已不再是过去树百年来的那个偏重学术交流的清闲衙门。
它所肩负的使命,较之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而葛利浜一生兢兢业业更不可能在晚年失节,只好勉为其难再次扛起重任。
“……综上所述,太初幻境已初步渗透到明州,天尊在《荡魔传》中惊鸿一现,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好在事态并没超出预期,牺牲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第一时间参与远眺行动的十个观测点,共有三人牺牲,另有十一人神识重创。至于荡魔传中那几位学生,反而幸运地没有受伤只是短时间内不能再次离神入太虚。”
老人的声音略显含糊,吐字迟缓,语调更是平稳地令人不由昏昏欲睡……但参会的几位国主,却无不惊心动魄,便是原先有些许睡意,如今也早就被冷汗冲走了。
“葛府主,你这报告……”
来自月央的补天君,等不到葛利浜慢悠悠地说完,便出言打断。
“着实有些匪夷所思。什么人,透过十二重滤镜,仍能令一名坐镇于凌空阁楼内的金丹巅峰的太虚行者瞬间神灭?而且,我没理解错的话,对方甚至没有施加直接的攻击,仅仅是……”
“仅仅是站在那里,让人看到自己。”清源君语态不改往日优雅,但那张脸却俨然更显漆黑了,“恕我直言,这已经到了近乎荒诞的程度了。”
而后,长生君也质疑道。
“我们并不是信不过葛府主,但此事的确有说不通的地方。比如说那几个新恒的学生,他们应该是第一时间直面了太初吧?但结果只是在幻境中,离神体遭分解而死,现实中几乎毫发无损。反而远在繁城的太虚府精锐当场惨死,这又是什么道理?”
说话间,老人目光转向墨麟国主御龙君,却见凌潇只是专注于报告的细节中,对会议桌上的讨论似是充耳不闻……这让老人顿时有些许狐疑。
太初天尊的事,是不久前九尊大赛的闭幕式上,由鹿悠悠本人亲自在裕梁告知几位国主的。
事关重大,匪夷所思乃至违背历史常识之处数不胜数,但鹿悠悠既然选择开诚布公,自然早有准备,手中确有令人不得不信的种种证据。几位国主虽然各自仍保留了不少疑惑,最终还是被逐一说服。
只是,显而易见,几位国主被说服的理由其实并不尽相同,有人是证据当前,不得不信,有人更多是基于对鹿悠悠本人的信任,更有人……恐怕是对此早有所知。
而就在长生君一时分心时,会议桌对面,汇报人葛利浜有条不紊地解释起了长生君的疑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