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也没能得空闲陪大孙子,他手头一堆的事情,这边刚因为没钱给姑娘塔多加盖两层,而伤脑筋,那头被关在监牢里的西城乡里长,说是后悔了,想通了,不闹了,请大老爷放他们归家,以后大老爷想怎么说怎么说,地想怎么分怎么分,他们再不敢叨逼叨了。
崔闾直接让来报的狱头,给他们带话,牢里日子清静,叫他们再多住两日,回头等他空闲了,再来与他们谈心。
笑死人了,那日在衙署门前怎么闹的?忘了?
崔闾眉头都不带跳的,他可不是太上皇,分田分地还要与人协商,好声好气的商量个什么章程,当然,不是说有章程不好,但经过衙署那么多书办胥吏,共同制定出来的章程,只要上官不存徇私枉法的心,那集众多才能人谋出来的章程,就指定比一帮眼里只有自己利益的泥腿子强。
做什么事情,总有一方平一方不平的,他当着一府之长,能做的,是尽量端平,若有人非要以自己心里的天称,来衡量平不平的问题,那这个事情就无解,闹到明年底后年底,事情都不定能办完。
他哪有那么多时间与他们扯皮?
既然不能好好说,那就牢里见,于是,那日围堵衙署大门的百姓,崔闾直接以府台门前无理喧哗之罪,抓了几个领头的,一起丢进了牢里。
这还没完,隔日,他就派了胥吏书办,带着户藉文书,以及之前调查出来的一些乡里情势,包括八卦流言什么的,往西城挨家挨户搞访谈去了。
主体访谈内容是什么呢?
更换乡里长。
就目前乡里长因心里的私欲,假公济私的,不能真正的为族邻谋福利之事,现考虑经由衙署出面,组织大家伙以公平投票的方式,重新选任一名合格的乡里长出来为大家服务。
家人们,这个时机可要抓住呀!
家人们,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有能力的上,受百姓拥护的上,看着亲切有学识,能一心为民的上,全都可以参选,不计名投票,也不用担心会得罪谁,最后谁票数高就是谁。
主打一个凭人气实力上位。
这法子,怎么说呢?当然不可能是在衙署里,中规中矩干了大半辈子的胥吏书办们想出来的。
崔闾熬夜写了一个选拔流程表,让人送去给了董知事,哦,现在是董经历了。
他如愿接到了崔榆的空位,现在办事走路都带风,拿到府尊大人墨迹还未干的选拔流程表,当时就招了人出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