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拿出手机,一连给耿战拨了几个电话,都是关机状态,他有些沮丧的将手机扔在床上,耿霜啊!耿霜啊!你再哪儿?留个联系方式也好啊?
……一连几天,张青云渐渐适应了党校的生活节奏,早上起床。有课的时候去上课,没课的时候就在家上网查查资料。由于两世为人,他现在对每个机会都很珍惜,所以学习很认真,其实党校学习也不像外面传的一样,就是走过场,张青云感觉老师的水平很高,确实能学到东西。
尤其是行政管理学和经济学,张青云听了几次课觉得收获匪浅,他不由得感叹党的党校制度确实太好了,干部活到老、学到老方可能够与时俱进。
张青云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跟同学交流。他仔细观察过周围的同学,自己显然有些另类,因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省市一级机关过来的干部,很多级别都是副处甚至更高,而且年龄并不大,基本都在45岁以下。
很多人也对这个插班进来的学员很感兴趣,一来是张青云年轻,二来大家都明白这是个什么班?能在培训班开始后再插班进来的肯定非得有硬关系才行。
当然,这里的学员可跟大学校园完全是两回事,因为基本都是老机关了,大家说话、沟通都很讲究技巧而且对很多问题都讳莫如深,而张青云当然也不会跟别人说自己来自雍平。
大家课余的交流也很少探讨学习的事情,基本上都在挖空心思的为自己拓展人脉。经过几天的接触,张青云也渐渐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人都是省委、省政斧机关出来的,武德市过来的也有,一个叫谭志明的学员就是武德市委办公室过来的,级别不祥,不过从谈吐和年龄判断,应该比自己只高不低。
由于两人都住宿舍,而且在同一楼层,所以一来二去也熟络了不少。谭志明属于那种不露锋芒但是特精明的人,只有30多岁,但是为人非常圆融,平时也很活跃,课余很多时候张青云都见他和其它的学员相谈甚欢!
通过观察,张青云还发现,所有的人明显分成了两个圈子。一个圈子是住蓉城市区的,下课以后他们基本都驾车回家了,这些人应该都是省机关或者蓉城市机关派过来的干部。
另一个圈子就是住宿舍的,张青云所住的八号楼就住了很多一个班的同学,这些人都是下面地级市派过来的干部。江南省的八个市,每个市基本都有几人。
两个圈子里的人有明显界限,基本很少交流。大家无形中好像就默认了这种圈子,张青云很少见人打破过。其实想想也不难理解,官场就是个名利圈,圈子里的人都只对自己有用的人感兴趣,至于用不上的人,谁也不愿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
当然这两个圈子都和张青云无关,所以平时张青云也听得多,说得少。他总觉得人脉的拓展其实在党校并不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面具太多,大家说话交流大多是在盘问别人的底细,更像一个寻找盟友的场所,张青云认为自己还没有这个资格。
中午,张青云吃过午饭,由于下午没课,所以像往常一样准备回宿舍上网。
一开门,见房间有些客厅有些凌乱,他不由得一惊,心想党校莫非还有贼不成?他正想回卧室看看有没有遭窃,那间一直锁着的房门突然开了,从房间内走出一个20出头的青年,估计跟自己相差无几,穿着也很随意,一个港式平头,剃得很短,除了脸色白了点显得有些不健康外,基本算个英俊的人。
“你好!”张青云率先开口道。
年青人一惊,眉一挑道:“你是谁?你为什么有房间钥匙?”
张青云一愣,听出了对方语气中的敌意,连忙给他解释自己也是这个宿舍的人。
年青人眉头皱了一下,嘟囔了一句:“这个伍学烈,跟他叮嘱过我喜欢一个人住,怎么还给我塞人!”说完他便没理张青云,自顾坐在沙发上摆弄起手上的手机,张青云瞟了一眼,好家伙,诺基亚彩屏带摄像头,在这个年代是标准的高档机,要一万多块吧!这家伙有点来头!.
别人不想理自己,张青云也只好讪讪的笑了笑,打开自己的房间将门关上开始上网。心中却有些疑惑,这个年青人不太像官员,言谈举止太过锋芒毕露了,可是怎么会跟自己住一见宿舍呢?
“哎!我说那个谁,你在房间把门锁得死死的不闷吗?出来转转,我跟你聊聊!”张青云正在查资料,门口响起那小子的声音,大大咧咧的,嗓门还不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