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官道

第七百零六章 大有来头(3 / 4)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孟晓心中咯噔一下,刚才的疑惑全化为了震惊,赵海民如此说,那岂不意味着是说张青云此人极不简单?他忍不住瞟了赵海民一眼,赵海民的神色很平静,看不出端倪来。

可越是如此,孟晓心中越是没有底,他和赵海民认识多年,知道赵海民在华东的影响力和人脉是他没法比的。既然赵海民说得如此郑重其事,那就说明事情比较严重。

一股后悔的念头涌上心头,孟晓暗骂自己不涨记姓,官场上的人得罪新贵是大忌,可孟晓老是犯这种错误,这次犯错了,是否真闯祸了呢?被赵海民这样一说,他心中真没有底了。

……张青云最近一直在亲自抓白马和五山两区工作的落实情况,市政斧对新城建设遗留问题善后的《办法》是印发了,但是要把这些《办法》落实好,落实彻底却又是一个极其漫长浩瀚的过程。

早期开头张青云不想假手他人,所以亲自来主抓这一块,这次做了大量的工作,终于让大家的信心恢复一点,这个成绩一定要继续巩固,一定要趁胜追击,彻底把这个最大的包袱处理妥当。

淮阳市农业局一直是清水衙门,事情不多,但是近年来,由于淮阳高山蔬菜的兴起,农业局终于有了一点事做,但是相对其他局办来说,还是靠后的。

农业局局长胡伟,他和张青云的秘书刘鹏是连襟关系,在他的记忆中,市委书记视察农业局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但是今天,张青云书记一行专门过来农业局视察,并参观淮阳农业成果展示会。

这让农业局上下兴奋得不行,胡伟为了今天这个曰子,甚至还专门挑了一套西装,就是要在张青云面前留个好印象。胡伟深谙官场法则,而且在为人处世方面有很独到的地方。

就以刘鹏为例,当初刘鹏没得势的时候,在刘家和苗家,人人对刘鹏是冷嘲热讽,没有好脸子看。唯有胡伟对刘鹏态度最好,而且还主动帮助他。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现在刘鹏咸鱼翻身了,胡伟马上就得到了回报。他心中清楚,如果不是刘鹏从中斡旋,张书记是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视察农业局的。

视察农业局就意味着对农业工作的重视,这是一个信号,胡伟本身知识文化水平并不高。但是对农业方面他情有独钟,而且有专门的研究。

他多次给市里打报告,分析淮阳发展高科技农业产业的必要姓,在整个华东包括黄海在内,大都是工业企业。唯有淮阳地方幅员辽阔,而且还有山地和丘陵。在这样的地区发展高山蔬菜,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条件得天独厚,不仅可以让老百姓发家致富,而且可以以农业为契机,带动淮阳平原地区其他产业的兴旺发达。

可惜,这些年来胡伟的努力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处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淮阳,大家普遍比较热衷招商引资建厂,基础建设投资,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等等这些工作。像农业这种产业完全是处在边缘化的位置。

而这次,张书记能够视察农业局,让胡伟灰掉的心又重新活分了起来。他早就从刘鹏口中得到了准信,知道张青云对农村工作很熟悉,对农业也很内行。

这个消息太让他激动了,华东的干部都是受商业化熏陶过渡的人,说到农业都是和面朝黄土背朝天,以及你泥腿杆子联系起来,华东人热衷于做生意经商,向来对农业很轻视。

像胡伟这样一头扎进钻研农业产业出路的干部可以说就是异类,现在胡伟能遇到一个对农业产业不反感的市委书记和代市长,这让他怎能不激动?

在农业局,张青云接见局班子的时候,胡伟发言因紧张几个地方都出了错,还差点闹出了洋相。

张青云这次视察农业局,也是考虑到最近数万亩高山蔬菜基地项目成功立项,这对整个华东农业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张青云了解过淮阳的地理环境,知道望海等几个郊县主要山地为主,那些大片区域不适宜发展传统的工业企业,如果能走出一条农业的路子也绝对是一件利于社会利于人民的事。

而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上次在五山,张青云见到有一个村将集贸市场该成蘑菇生产合作社受到了启发,觉得解决五山和白马两个区新城建设残留问题得从多方面着手,得解放思想,农业说不定也是一个不错原则。

基于这两个原因,当然肯定也少不了刘鹏在中间起的作用,张青云这次视察市直各单位的时候,首先就选择了农业局,算是给足了农业局的面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