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子出山了,由暗转明,在出山之前,他把人手和手上的东西重新调配调整。
霍少成记忆力非常之好,他甚至默背了账部上的一部分名字,并且他非常聪明,很快就判断出南都应京师重点,他专门背着一块。
回来后,他就跑了,煽动旷工暴动逃跑,他佯装被箭矢射杀栽进河里,匆匆下山之后,找个地方把这些名字都默写下来。
并已经连同那三个人一并给了裴玄素了。
裴玄素面前的大案,摊开了一张非常大的大燕舆图,其中密密麻麻地,在对应的位置写上官将的名字,几乎把南都应京一带写成马蜂窝。
另外,应京往南,就是南方十一门阀了——沈星前生门阀之乱的主角,现在还没处理。
他根据沈星的记忆,和他自己的判断,把这些门阀也用线和应京牵连起来。
室内已经点灯了,但不想引人注意,并没有点太多烛,烛火摇曳,室内有些昏黄,裴玄素端坐在上首的太师上,在场不仅仅有韩勃赵怀义等已经渐渐由激动不知不觉变严肃的自己人,还有沈星,以及吴柏、窦世安、简从应、房载舟等原来太初宫高层官将并且是裴玄素查过忖度过不管从利益还是立场都不会背叛他的。
所有人,政治敏感度都非常高的,大家的神情已经非常严峻了。
但裴玄素要抛下的雷,还不止一个。
“很久之前,在虎口关事件过去后不久,我就开始查昭献太子。”
也就是明太子的亲大哥。
裴玄素从大狱里九死一生之后不久,他就开始查。因为他那时候就根据一些蛛丝马迹和旧档,确定了明太子又不少势力继承自昭献太子。
裴玄素是阉人,他要查宫中和各部衙旧档,有这旁人没有的天然便利。
这么费尽心思内外摸查下来,还真被他查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昭献太子薨逝的前一年,太.祖皇帝和陛下争斗剧烈的这两年间,武德二十一年,昭献太子好几个亲信都离开了东宫,要么辞官,要么犯了点小错,全须全尾离开了。”
“之后,他们去了南北的嵩明、松州和燕北三大书院,当了夫子。后来,还有一个成了山长;其他的也在书院举足轻重。”
都是学富五车又因为前情旧事对昭献太子忠心耿耿的亲信心腹啊。
太.祖皇帝一登基,就重开恩科为朝选材了。
从前朝开始,就科举取士,大.燕武德年间,达到巅峰。
大江南北,学子书院无数,然其中以南方的嵩明、松州书院为魁首,北地的燕北书院为北地魁首。
这三个书院,为文坛之魁,学林巅峰,地位超然,每科都都多人中进士被授官的。
“三大书院,从不参政,但这三人进去之后,大约就不一样了。”
昭献太子也是一个相当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了他的懵懂的幼弟忧心忡忡,部署下这一笔的棋子。
裴玄素的人细细地查,很快查出蛛丝马迹,这三名大士进入了书院,一开始专挑贫家子发掘培养;之后地位上去了,富的贵的,也不乏之。
后来明太子真正出山,这里面有部分的人暴露出来,正是明太子的党羽。
“二十多年的时间啊,这三个人也确实眼光超卓,选中的都是能读书又有能耐的人。”
老师、同年、同窗,这些本来就是互相扶持,文官之间的重要关系网。
裴玄素左手边另有一张树状图,里面是沈星和董道登根据陆续的讯报,整理出来的。
密密麻麻,枝繁叶茂,从各地的低中高官员到朝廷的各部各品级都有。太.祖皇帝至神熙女帝,历年间多次震动,让很多青年官员比正常速度要更快上位。
甚至,按这个图,目前太初宫裴玄素这边以及寇氏势力之下,都有好些。
吴柏等人拿过树状图去看,互相对视不敢置信,因为当中甚至有他们认识的人甚至学生。
他们知道两宫阵营必有互相渗透,但从来没想到,有这么多,是这些人。
所有人都震惊,一下子哑然屏息。
但裴玄素还没说完,除了文官,还有武官:“很早之前,我有这么猜想过,明太子既然有政变兵谏之心,那他会不会再有一个兵谏失败后的备用计划呢?”
毕竟,就算用了水道和兵谏,神熙女帝也不一样败北的。
假如没有成功呢?明太子有预想过吗?
结果,是有的。
文官这个暂不提了,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关键是,现在对一下这个树状图,大家就会发现,明太子把很多昭献太子当年三个亲信的得意弟子,都调到南都内外去任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