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8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西夏方面国力太弱,虽然战斗力比较强,三战三胜,但几次小规模战役中还是吃瘪,如金汤城之战中狄青大胜。
所以双方互相纠缠了几年,谁也奈何不了谁的情况下,自然也就只能互相捏着鼻子认下了对方。
而有了赵骏帮忙总结原因,赵祯和他的宰相团队就有了计划。
他们想把李元昊扼杀于萌芽之中。
针对指挥失度的问题,让范仲淹一个人当主官,全权负责西北战事。还有武备松弛、民生凋敝等等情况,也让范仲淹去训练军队,改善民生。
至于宋朝内部情报都快变成筛子这事,他们也打算等正式给范仲淹下达经略陕西路的任命之前,进行全方面部署。
比如可以故意给李元昊提供一些假情报,同时告诉范仲淹,李元昊会故意把一些西夏番部送来投降做内应的事情,让他小心应对,千万不要中计等等。
按照赵骏的意思,与西夏之间的战争还要过两年才会开启,只要范仲淹在这两年里经略得当,说不好就能挽回败局,甚至大败李元昊,让李元昊重新俯首称臣,不敢再发动叛乱。
于是接下来的几天赵祯就一边去赵骏那听历史,一边和他的团队研究该如何才能对李元昊的自立为皇进行反制。
只是认赵祯想破头都想不到,就在他即将准备任命范仲淹去西北的时候,老范给他整了个大活。
第8章 老范,来整个活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4月12日清晨五更初,天还未亮,大宋皇帝赵祯兴致勃勃地上朝。
唐朝的时候京官都必须每天上朝,但宋朝京官多如牛毛,每天上朝太麻烦,所以进行了一定制度上的变动。
除门下省起居郎、中书省起居舍人及尚书省侍郎、御史中丞以上的官员以外,其余官员上朝并无定例,往往是谁有事要报就过来上朝。
因此按照以往习惯,晏殊作为御史中丞,负责纠察百官的一言一行、温见奏事,应该是天天要在的。
但比较意外的是今天倒是不在,只有御史台的几个御史当班,目光死死地盯着走进垂拱殿的官员们,一丝不苟地寻找他们的错处。
官员们依次进殿,翰林学士兼龙图阁学士晁宗悫跟晏殊关系不错,看到晏殊今天不在,就有点纳闷地对旁边谏议大夫兼权御史中丞贾昌朝道:“老贾,晏同叔今天怎么没上朝?”
贾昌朝也正纳闷呢,对晁宗悫说道:“晏同叔这几天神神秘秘的,也不来御史台,弄得御史台的事全是我在管,今天连朝都不来上,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
“吕相公他们最近也神神秘秘的。”尚书刑部员外郎郭稹瞅了眼远处站在百官最前面的吕夷简王随他们,低声说道:“枢密院,中书省,都事堂他们都没怎么去了,现在全都是李公、王公、韩公、章公、程公他们在处理公务。”
郭稹嘴里的章公李公程公是指知枢密院事李谘,同知枢密院事王德用、韩亿,枢密副使章德象以及三司使程琳等人。
三相三参往往会兼任枢密院,中书省,都事堂主官,负责全国政务,而三相三参的副手则属于各政事衙门的二三把手,有的时候也被称为副相,属于大宋最高级官员之一。现在三相三参不在,那只能这些副手在管。
“郭员外郎!”
不远处的一个当班御史瞪了郭稹一眼,他只好闭上了嘴巴,乖乖站在朝列之中。
“陛下到。”
随着宦官一声呐喊,诸多中书省、枢密院、三司、门下省、开封府、审刑院等官员纷纷拱手行礼,请官奏事。
古代没有灯,古人起早贪黑,天不亮就干活,太阳下山就睡觉,所以朝臣们上班打卡的时间也很早。
现在是凌晨四点半的样子,很多人都睡眼惺忪,打着哈欠,难怪欧阳修要“却忆滁州睡足时”。
两侧柱子上盘绕着金龙,龙爪上有托盘,托盘上、殿门口、赵祯的龙椅下以及左右两侧墙边都点满了蜡烛,照得屋里灯火通明。
往常的时候,赵祯在上朝前都会在文德殿稍作休息,打起精神来,然后上朝。
但因为以前时常耕于子嗣大业,与嫔妃们大被同眠,所以即便睡得早,可精气神还是很差,往往会哈欠连天,等开完朝会后才去后面补个觉。
然而今日大宋官家却少见的精神抖擞,整个人像是打了鸡血一样亢奋,踩着轻快的步伐走到龙椅边坐下。
“参见陛下!”
大臣们纷纷弯腰拱手行礼。
朝廷大臣们在朝会这样正规的场合上还是会称呼大宋皇帝为陛下,只有私底下才会称呼官家。
“众卿请起。”
“谢陛下。”
日常礼仪结束后,宦官王守忠高喊道:“百官奏事。”
按照常例,应该由宰相和奏事官先把今天要上报的全国大事进行禀报,然后再由各衙门禀报自己衙门内属的事情。
但今天宰相吕夷简却第一个上书说道:“陛下,赵元昊刁难天朝上使,有不臣之心,且风闻其似有称帝之言,一旦他真的称帝,必然攻打我大宋,臣请陛下裁决。”
赵祯就立即回应他说道:“吕相以为如何裁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