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492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陛下以为呢?”
张俭反问。
耶律宗真想了想道:“朕尚有百万大军,待后方兵马到齐,便与宋国决一死战!朕就不信,若集齐兵马,在夜晚发动突袭,宋军真能抵挡得住吗?”
张俭苦笑道:“先不说那范仲淹里三层外三层挖的那么多沟渠,单说夜间作战对宋军不利,对我大辽又何尝不是坏事呢?”
古代打仗为什么基本上都是白天,夜晚的战役很少?
像长平之战,如果赵括选择趁着夜晚秦国士兵都在睡觉的时候突围会不会好点?
如果有人有这样的疑惑,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古时候夜晚照明基本靠月亮或者火把,而且即便有月亮和火把,能见度也非常低,夜战打起来,很容易伤到队友,所以古人尽量避免夜战。
同时夜晚战斗不容易指挥,稍有不慎军队就可能乱成一团,变成无头苍蝇一样乱转,然后被敌人抓到机会一举击溃。
另外古代没有定位,没有智能手机,辨别方位全靠自己摸索,比如看太阳月亮或者北斗星之类。
但打仗那么紧张刺激的时候,稍不留神就可能没有注意到这些东西。
一旦开战,几千人的规模还好,如果是上万人的规模打仗,往往就是很多几人、几十人的小集团军互砍。
夜晚乌漆嘛黑看不到月亮和北斗星,还有夜盲症这样古代普遍出现的问题。一不小心跑错地方了,或者没有辨别好方向,一个劲的就只能猛冲,就有可能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乌龙事件。    因此古代打仗往往都会避开夜战,即便是夜袭敌营的时候,也往往只是派小股兵力,即便牺牲了也无伤大雅。
包括辽军这些天来袭扰宋营,虽然规模很大,出动的兵力多达五六万以上。但实际上兵力都分散在幽燕大地上交战了,真正交手的时候,都是几百人乃至几十人袭扰宋军各处营垒。
在这样的前提条件下,夜晚袭击拥有大量火器,且外围还都有大量陷马坑、壕沟的宋军,其实作战难度不比白天小多少,甚至可能溃败的概率比白天还要大。
所以听到张俭的话,耶律宗真也是一时沉默。
他又何尝不明白,真就继续这么分兵骚扰下去,以范仲淹的防守能力,又怎么可能给他们机会?
除非范仲淹被换..
耶律宗真忽然扭过头四下扫视道:“朕听说宋国皇帝向来惊惧外臣领兵,若是我们散布谣言,说范仲淹会造反,逼他被调走,此计可成否?”
只要范仲淹被撤换下去,那么说不好新上来的将领就不会采取这样的乌龟战术了。
只要宋军不再这么夸张地一路修筑营寨,一路挖建壕沟,即便是夜晚的时候,辽军也可以一路突杀进宋军营寨,就像曹操夜晚奇袭乌巢一样。
“此计,或许可以一试,但老臣以为,可能性不大。”
张俭摇摇头。
“为何?”
耶律宗真问道。
“因为臣以为,范仲淹身后有人在支持。”
“谁?大宋皇帝?”
“不是。”
张俭目光幽幽地看向殿外道:“怕是那位政制院知院。”
耶律宗真一时沉默。
这件事情其实他跟李元昊也是事后才想明白。
毕竟他们作为敌国君主,肯定会关注宋国政坛的情况,以此了解情况,做出相应的判断。
然而赵骏上位没多久就游历全国去了,国家政务基本上都是吕夷简和王曾在操持。
之后宋夏战争、宋辽战争相继开打,范仲淹如一颗闪亮的新星一样扶摇直上,璀璨得让人移不开目光。
等战争结束,范仲淹又接手了庆历新政,俨然是改革派的首领,赵骏却躲去了幕后。
再加上赵祯这些年纯粹搞科研去了,搞出了很多新发明,在民间的声望和名气上,赵祯和范仲淹显然要比赵骏出名得多。
所以赵骏除了在政制院内部地位最高以外,在外面其实要被赵祯跟范仲淹遮掩了许多。
若不是他杀伐果断,在处理黑恶势力、贪官污吏、将门勋贵、地主豪绅上大动干戈,杀得人头滚滚,恐怕他世人或许也就知道有人当了知院,却不知道是谁了。
唯有耶律宗真和李元昊最近几年才发现了端倪,才明白赵祯和范仲淹乃至政制院诸多宰相的变化,都是有一个人身居幕后,充当黑手所为。
若是赵骏全力支持范仲淹,以政制院如今说一不二的政治纲领,以及现在还从未出现赵祯反对政制院政策的情况出现,兴许即便他们用反间计让赵祯起疑,只要政制院坚持,赵祯也不一定把范仲淹换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