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时期,大家都在挨饿,空军基地却还是会有牛奶、鸡蛋供应。
常爱国所在的郊区,还有一些大妈、大姨在空军基地当保姆。
从常爱国少年时代起,就有个固有的概念:空军基地有着最好的一切!
常爱国既然要把娇娇当成小公举,自然要给她最好的。
所以,他想把娇娇送去那个育红班。
偏偏他已经转业,而就算不转业,他也是陆军,跟空军基地并不搭嘎。
非内部家属,想要进入,那就要想办法。
“还能有什么办法?花钱呗。”
顾倾城淡淡的丢出一句话,“现在可是八零年代,改革开放了,一切开始‘朝钱看’。”
想要跨户口、跨区域的读书,那就掏钱。
只不过那是针对于小学、初中等正规教育,似育红班这样的学前教育,还要花费大价钱抢学籍,在后世或许还比较常见。
但在当下,真的算是稀罕事儿。
当然了,也正是“少见”,才能凸显出常爱国对于娇娇的重视啊。
顾倾城想到这里,骨碌一下,从床上坐了起来。
她通过原主的记忆得知,婚后这几年,原主持家有道,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却还是攒下了不少钱。
而按照原本的剧情,这笔钱,直接被常爱国拿走,去给娇娇走关系,让她成功入读那所育红班。
“钱,本来就是要花的。”
“如果花了钱,把两个孩子都送去,原主估计也不会这么憋屈!”
“可常爱国有病啊,钱都花了,人情也搭上了,却硬是把妞妞丢到了一边。”
“哼,我就不信,一个孩子能塞进去,再塞一个就不成!”
顾倾城一边不屑的骂着,一边站起身,来到靠墙的大衣柜前,打开柜门,从最里面的夹层掏出一个饼干盒子。
饼干盒是圆形的,盖子上印着颇具年代感的图案。
顾倾城微微一用力,打开了盖子。
饼干盒里放着一个红绸布包,看款式,应该是用来盛放首饰的。
顾倾城知道,这是原主的嫁妆之一——一只玉镯子,和一副金耳钉。
这是原主生母留给她的。
嗯,顾母出身富农,娘家有些家底儿。
再加上她有手艺,三四十年下来,也攒了不少私房。
她没能撑到原主出嫁,但顾父同样心疼老来的小女儿啊。
顾父偷偷把顾母留下了这些首饰,都给了原主。
拿开红绸布包,下面便是一沓纸币。
从分票、毛票再到大团结,大概有几十块钱的样子。
这是家里所有的现金,平时花用,都从这里支出。
顾倾城将纸币也都拿出来,下面就是一个存折。
打开存折,顾倾城扫了一眼上面的数字:1850元。
说实话,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一个农妇,带着两个孩子,还能攒下这么大一笔钱,绝对是非常非常难得的。
这个年代开始有的“万元户”,都会上报纸,成为大新闻。
有的还会被评选为劳模,被送去京城作报告!
这远不是后世的富豪所能比拟的。
所谓的万元户,也不是存款有一万块钱,而是把家里的锅碗瓢盆、边边角角都加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