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大国崛起

第八百二十三章 尼布泊(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从1938年7月开始,钱学森就在美国从事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研究,并与导师共同完成高速空气动力学问题研究课题和建立“斯坦-钱学森”公式,在二十八岁时(1940年)就成为世界知名的空气动力学家。

钱学森也在一年多前回国,并在国内从事导弹的研究工作,现在正和冯.布劳恩一起共事,组成的研究团队还完成了“毒刺”二型导弹的研究工作。

钱学森在后世虽然是“两弹一星”的重要功臣,但是,他擅长的是空气动力学、固体力学和火箭、导弹等领域,对原子弹的研究并不是强项,张云飞也没有打算将他调到尼布泊来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

张云飞相信,让钱学森从事导弹的研究,是最正确的,况且,还有冯.布劳恩一起,相信,中国的导弹技术,在世界上一直会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开始阶段,因为没有杰出的原子弹研究人才,进展非常的缓慢,并且还遇到了大量的困难和障碍,虽然张云飞找来了大量的科研人才,甚至还有一些是国外的核物理科学家,但是进展还是不快。

开始第一年,原子弹的研究陷入了一筹莫展的状况,张云飞渴望人才,正因为这样,几个月前,在东京湾的签订《东京条约》的时候,张云飞特地用几艘战列舰交换到了奥本海默。

现在的奥本海默真正的价值远远没有体现出来,美国方面轻易就将奥本海默给了中国。这主要是美国的“曼哈顿”工程才仅仅是一个意向,远没有达到实际运作的阶段。

如果,美国的“曼哈顿”工程已经实际开始,估计,张云飞即使再多拿出几艘战列舰,也不可能换到这位天才的科学家。

在后世,奥本海默可是“世界原子弹之父”,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出自奥本海默之手。

《东京条约》签订不久,不到半个月,奥本海默就来到了中国,刚来中国之初,奥本海默一千个不愿意,只是,自己来到中国,是美国政斧的意思,奥本海默也是无奈。

奥本海默来到中国的第二天,张云飞还特地花了十分钟,接见了奥本海默,在接见奥本海默的时候,张云飞发现奥本海默兴致不高,张云飞当时也没有在意。

张云飞知道奥本海默心中所想,接见之后,张云飞还特地安排了工作人员带着奥本海默到全国去走了走,看了看。

看到欣欣向荣,高速发展的中国,奥本海默震惊了,没想到,几年前还是贫穷落后的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

尤其是当奥本海默来到犹太人集聚区,看到这些犹太人安定富足的生活,奥恩海默被大大的触动了,奥本海默自己也是犹太人,当然知道,这些犹太人如果还留在德国,或者是欧洲的话,会是怎么样的状况。

“国际人才猎头”公司总裁,犹太人威廉更是和奥本海默长谈了几个小时,安排威廉和奥本海默见面,自然是张云飞的意思。

内心深处本来就大大被触动奥本海默,和威廉长谈几个小时之后,再也没有任何的抵制情绪和想法,决定全新全意的投入到新工作当中去,在中国干出一番惊人的成绩。

犹太人威廉早在几年前就成立了“国际人才猎头”,将业务扩大了全球范围,为张云飞网罗各种高级人才,威廉也将自己的才干在这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张云飞找来了大量的杰出人才。

这些国外的人才和专家,不少在中国干得风生水起,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也的到了不错的回报,张云飞对人才,尤其是科研技术人才是非常重视的,待遇都不低。

这些从全世界被挖来的人才,不少还是犹太人,不过,不管是不是犹太人,这些人才,这几年为中国的高速发展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中国方面更是得到了不小的回报。

**************尼布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