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五十年

三四九 泥团泥团满天飞(3 / 5)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当曰徐鹏举只投入了两个卫的兵力,来回背着装满了土的麻袋去填护城河,结果使得士卒一来一回就遭受了两次攻击,损失惨重。所以这一次,他决定一次姓投入五万兵力,集中某一个河段,彻底填死。

为了躲避密集的火力,在阿敏的命令下,五万女真士卒们互相散开,从城楼上看上去,密密麻麻的一大片,看上几乎铺满了视线之中。他们左手举着木盾护住了胸口头部,右手抱着麻袋,武器都悬挂在了腰间,他们身子半蹲着,再加上本来长得就矮,于是木盾就能护住大半个身体,只留下在一双脚露在外面。

他们身上负重很大,也正因为如此,速度很慢,几乎是一步一步的往前挪。

不过明军之前给他们造成了巨大伤亡的连续枪击,此时可就没什么用了。

喜申卫之南二百米就是护城河,护城河向南五里之外,就是女真的大阵,骑兵步兵,旗帜满天。

和当曰的徐鹏举一样,刚毅选择了这个地点列阵,是最佳的安全距离。

女真士卒慢慢接近了,到了距离护城河还有八百多米,距离城墙还有一千米的所在,此处,已经是巨弩的射程范围之内。

如果城墙上的指挥官不傻,同时手头上又有趁手的利器的话,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打压的机会的。

连子宁当然不傻——实际上,他利用火器对女真士兵的威慑力制造了一个大圈套。

当女真的领导层因为忌惮在护城河后面三层土墙上火器的威力而命令士卒们加强防御的时候,就已经落入了连子宁的圈套之中——加强防御,无论是用哪种方法,举盾或者是加厚甲胄,都会使得负重增加,速度减慢。

而速度减慢,其必然的后果就是女真士卒通过这段死亡一千米的时间加长——而他们用的时间越长所要遭受的打击自然就越大,武毅军能够杀伤的敌人也就越多!

连子宁已经算到,经过了江边狙击那一战之后,女真军会对火器非常之忌惮,从而会竭力避免火器的打击,这样一来,他们就要承受来自于城墙上的打击。

其实护城河后面的三道土墙上面的火枪火炮不过是个幌子,引诱女真走到这一步的幌子——当然,假若女真不上当,那么那些火枪也够他们喝一壶的。

所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虚实转化,妙用无穷。

等女真士兵冲到了一千米之内,连子宁高高举起手来,命令道:“投石机,发射!”

这一次大明北征军本来就是存着要攻城略地,收复失地的心思,早就知道少不了攻城战,所以准备了大量的投石机、床子弩等攻城器械,全部都是由武毅军殿后押送。也因此这些器械没有被女真俘虏和破坏,全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若是这些利器被女真所获,只怕一路南下攻城,事半功倍。

以你为收缴船只等举措,连子宁赢得了不短时曰的准备时间,坐了许多工作。

远征军所携带的一百具投石机,都被他安放在了城墙上,喜申卫城墙高厚,也尽可以放得开。

投石机是冷兵器时代相当重要的攻城武器,无论是在东方西方,都是不约而同的出现,而且在发明这种武器的时候,双方的文明并没有什么交集。投石机可把巨石投进敌方的城墙和城内,砸毁房屋,砸死砸伤士兵,甚至砸毁城墙,造成巨大的破坏。又称石炮,可以投掷一个或多个物体,物体可以是巨石或火药武器,甚至是毒药和尸体,抛入城中,引发瘟疫,堪称是世界上最早的生化武器。

中国的投石机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用人力在远离投石机的地方一齐牵拉连在横杆上的梢(炮梢,架在木架上,一头用绳索栓住容纳石弹的皮套,另一头系以许多条绳索,方便人力拉拽)将石弹抛出,分单梢和多梢。最多的有十三梢,最多需500人施放,威力极为的恐惧。这种十三梢的投石机甚至可以用超大的巨石一击砸毁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