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娶了旺夫小夫郎之后 第4节(2 / 3)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投票推荐
等宋声过来,货郎把花生又称了一遍,一共是五斤八两。
货郎看着三十多岁,在旁边地上算着:“ 一两不脱壳的花生两文钱,一斤就是二十文,五斤八两也就是,”
“一百一十六文。”宋声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数。”一旁的货郎说道,宋声没来之前他就已经称过斤两了,还在地上算了价钱,算了好大一会儿,没想到这年轻人张口就说出来了。
“小伙子,读书挺厉害呀。”
周叔看宋声说的对着呢,也在一旁夸:“可不是嘛,我这大侄子读书很厉害的!”
陆清在一旁默默看着,虽然他不知道怎么算的,可是听到别人夸相公厉害,他就开心。
从周叔家里出来宋声又去了宋有田家。
宋声带着陆清认门,然后打了个招呼:“有田叔。”
“哎三郎啊,你可来了,快帮叔写个契书。”
从宋平这一辈开始排,老大宋平,老二宋峰,老三宋声,老四宋成,村里有人嫌宋声这个名字不咋顺口,就爱管他叫宋三郎。
有田叔家里的儿子要去县里做买卖,家里的地种不了那么多,只能转出去一部分活业田租给别人种,让他帮忙写个租种的契书。
景朝的契书是有固定格式的,不是随便写写就行。宋声是从原主的记忆里知道契书是怎么写的,学堂里的夫子教过。
写完了契书,走的时候宋有田给宋声塞了一篮子鸡蛋。
毕竟这墨和纸很贵,肯定要拿些东西作为答谢。
宋声收下了。
陆清抱着鸡蛋篮子跟着宋声回家,一路上高高兴兴。相公会算账还会写契书,相公太厉害了!
第5章
出门的时候宋声带的纸和墨都是花钱买的,虽然都是买的最便宜的,但也花了不少钱。
孙氏和李氏也心疼,家里攒下的钱几乎都花在这个小叔子身上了。
等看到陆清怀里抱着的一篮子鸡蛋回来时,她们顿时眉开眼笑了起来。
一张纸和几滴墨就换了一篮子鸡蛋回来,这可太划算了。
李氏数了数篮子里的鸡蛋,足足有十几个,够吃好几天了。
傍晚时分,太阳刚躲进云层里,宋家几个庄稼汉从田垄上回来了。
这几天家里的鸡蛋多,家里几个劳动力干活辛苦,所以林氏给每个人都煮了一个鸡蛋。
农家的晚上没什么可打发消遣时间的娱乐活动,早早吃完饭之后就都歇下了。
宋声也入乡随俗,早早就躺下歇息了。本来时辰还早,他想看会儿书温习功课的,但天黑了之后想看书就得点蜡。
蜡的价格并不便宜,成亲时的红烛还是管别人家借的。
红烛价格昂贵,一般人不会买,除非是成亲的时候用。村里谁家结婚了就去借两根,给几个鸡蛋或者一块豆腐作回礼就成。
而平时家里有需要用来照明时点的都是蜡油,里面放一根搓好的麻线当芯子用。
可这蜡油也不便宜,平时村里人很少会花钱买它。因为原主在家的时候晚上要看书,张杏花特地给他买了一些。
但这些要省着点用,宋声想着不如以后就早点起床,趁着白天天亮的时候多看会儿书。
宋声翻了个身,将床上的被子掖了掖角,不然被子透风,晚上不暖和。如今还是十月天,等到了腊月,岂不是更冷了。
他也是今天才知道,这里没有人种棉花,也就没人盖棉花被。
听二嫂说,棉花价格昂贵,他们这边又没人会种,大多都是有钱人才会买几斤棉花做被子。
宋声琢磨着,不光要努力读书考科举,还得想个法子挣钱才行,不能让全家跟着他一起吃苦。
宋声心思复杂,只是事情得一件一件来,急不得,索性先不想了。
这会儿他又想起白天的时候村里那几个哥儿说的话,怕陆清心里有疙瘩,便出声安慰道:“今天那些人说的话你不用放在心上,不管你过去有什么名声,我都不介意。”
陆清其实早已经不介意今天下午那些人说的话了,他看得出来,相公即便是听了那些话也没有嫌弃他,其他的对他而言都不重要。
没想到相公这么好,到晚上就还安慰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