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回想她出嫁之后的日子过的竟然是这样艰难,无声的泪水缓缓落下。
前不久宋声这个弟弟因为得了县太爷的嘉奖,公公婆婆对她关照了一番,然而也不过几天时间,就又跟从前一样了。
还有丈夫程度,仔细想想,他在外头有人应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
每次回家都是倒头就睡,公公婆婆总嫌弃她只生了两个女儿,可后来这一年里,他们俩同房的次数屈指可数,让她一个人怎么生儿子?
想想这几年受的委屈,宋英觉得宋声说的对,不如直接和离。
反正他们程家也不稀罕闺女,到时候她把闺女接过来,大不了以后她不嫁人了,下半辈子就守着闺女过日子。
张杏花和她娘本来还想劝劝宋英别冲动,和离不是件小事,这个时候正伤心着呢,万一做出了后悔的决定,到时候就无法挽回了。
可她俩看到宋英现在这个样子,劝和的话到底没说出口。
去他娘的名声,大不了不要了,也不知道是名声重要还是自个的闺女重要。
二伯母赵氏看向婆婆张杏花,如果闺女和离了,以后肯定是要带着孩子住回家里来的,她就怕家里头有人不同意。
就像陆寻,只是一个人在娘家住着,也不带孩子,隔三差五还遭到大舅母王氏的鄙夷。
然而张杏花没有多少犹豫,直接拍板道:“好,咱们老宋家的闺女有骨气!和离就和离,英子,咱们不跟他过了,到时候你带着俩妞妞回来家里住。”
张杏花说完,二伯母赵氏对她投来一个感激的目光,眼泪止不住的流。
赵氏嫁到宋家这么些年,虽然宋家一直很穷,但她从没有抱怨过什么,因为自家的婆婆跟别人家的婆婆不一样,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磋磨儿媳妇儿。
所以对于张杏花刚才说的这番话,她心里是非常感激的。要知道闺女宋英如果带着孩子回来住,那家里吃饭的嘴就要多三张,这年头吃饱饭是很不容易的,谁会希望自个家里平白无故多三张吃饭的嘴。
赵氏看了看大哥一家,又看了看小叔宋老三他们,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
宋老大知道赵氏的顾虑,为了让她也让宋英放心,他说道:“娘说的是,咱们家不差这三口饭。现在跟以前可不一样了,等明个我就再把这窖烧起来,今年冬天光靠卖炭咱们也能挣不少钱。英子就放心在家里住着,别多想,啥事都有咱们家里人给你撑着呢。”
宋老三也道:“大哥说的对,二嫂,你就别想那么多了,咱们都是一家人,英子受了这般委屈,咱们自家人要是还嫌弃他,那还算什么自家人?”
一旁站着的大哥大嫂也都纷纷安慰宋英和赵氏。
其实大家心里都不怕宋英带着孩子回家来住,他们怕的是宋英现在这个样子,看起来像是丢了半条命似的,毫无生气。万一她想不开寻了短见,那可就完了。
宋英听到家里人纷纷鼓励她,忽然觉得黑暗的日子好像突然透过了一道光进来。
不过就是和离没了丈夫嘛,可她还有家人啊。
而且自己以后也可以跟着娘她们一块做绣活我补贴家用,还能陪着两个妞妞长大。这么一想,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过了。
第35章
宋英决定了和离,而且奶奶和爹娘都支持她,没什么比这更让人心暖的了。
她现在还记挂着的就是她的两个孩子了,也不知道程氏是不是故意的,今天爹娘去程家接她的时候就没看到她的两个女儿,很有可能是程氏一大早就把两个孩子送到哪个出嫁的闺女那去了。
她得先在家养好身体,到时候去找程度和离,把两个闺女带回来。
“英子,你先别想那么多了,好好休息,把伤养好,可千万不要想着寻短见,其他的事儿有我们呢,知道吗?”赵氏道。
宋英点点头,“我知道的,放心吧娘,我不会寻短见的。”
如果是前两天的宋英,她的确有过一死了之的想法。
可现在她没有了,她还有两个孩子要照顾,还有家人在她身后支持她,以后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宋声也道:“堂姐,你现在还年轻,不过双十年华,以后的日子还长着呢。看待事情不要那么悲观,别人不懂你的好,那是别人的损失。总有一天你会遇到对的那个人的。”
乡下人成亲早,别看宋英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娘了,可她今年满打满算也不过才虚二十岁,放到宋声前世,连大学都还没毕业呢。
听到宋声这么说,宋英隐隐多了几分信心出来。
自个这个堂弟读书多见识多,堂弟都这么说了,那肯定是这么个理儿,信他总没错的。
今天也折腾了一天了,宋英之前伤心的厉害,精神一度崩溃,压根睡不着觉。
这会儿心里的心结放下之后,困意开始翻涌。
等到宋英慢慢睡着之后,一家子人才从她的屋子里出来。
家里房间不多,把宋英接回来之后,先安置在了张杏花的屋里。
张杏花之前是带着宋夏睡一屋的,这下宋英回来之后,她和宋夏没有房间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