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12点左右,肩头的小花洒突然出声道:“最高权限,时间,到了。”
周瑞拍了拍手,和王涛打了个招呼,离开了厂房。
今天下午,他有一个学术会议要参加。
多新鲜啊!我周瑞纵横科技界多年,还.
还真是第一回。
想了想,他去办公楼找了套本子和笔,这就和上课一个道理,听不听是一回事,态度要有。
车队一路驶入沪上,抵达复大门口时,刚好下午一点,据说上午是参会者有个沪上游览活动,这次学术会议规格不低。
周瑞挂着参会牌子,戴上棒球帽,朝会场而去。
接近会场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外国人多了起来,有白有黑有咖喱,门口放着易拉宝:
“第三届储能、节能、绿色能源国际研讨会。”
其实类似的学术会议,在复大并不少见,只是规模大小不同罢了,甚至一些座位比较富余的,本校学生也能申请参加,进去听一听。
要是胆子大一点,也可以在适当的环节举手发言。
说起来,这也算一种学术福利,可以近距离接触各领域专家,感受科学前沿的状况。
周瑞就只带了林托一起进入,亮了亮身份牌,就直接坐到了属于他的位置。
他是来刷分的,自然不会隐去身份,否则还来这干什么,直接声称参加了不就好了?
所以当坐在座位上,摘下帽子后,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和议论。
“我还以为台签是重名呢,居然真的是周教主?”
“他还有必要参加这种学术会议?”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就是他的成果,怎么不能来?”
“你们傻了吧?这哪里是学者,这是金主爸爸!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你们看吧,这些所谓的专家,经不住诱惑的。”
好在学术会议气氛比较严谨,大部分人都只是小声议论。
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会场,不乏自带气场的学术大佬。
周瑞还看见有带着好几个过于年轻的女性,不知道是不是传说中的“学术妲己”。
他坐在第一排,后面的情况不知道,但这一排还是国内专家占据大多数。
倒不是复大这个会议规格不够,或者说本身因为外国人少就怀疑会议水平就很蠢…中国在储能、清洁能源、电网调节上,本就一直是领先的。
这种涉及全民的大型技术领域,显然是带“亿点点”体制优势的。
过了一会儿,赵院长也来了,座位就在周瑞旁边,两人相视一笑,会议也正式开场。
开题报告是一个复大的院士讲得,但周瑞并不熟悉,这位60岁左右的刘姓专家,讲话内容比较泛泛,但将整个行业与领域串了一遍。
所谓储能,就是储存能源,这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广义上“电池”技术也是储能的一个分支。
至于为啥不直接叫“储电”技术,那是因为电力无法直接存储,只能利用如:电-化学能、电-势能、电-机械能等方式存储,然后再重新兑换回电。
所以储存下来的还真不是电。
电其实是一个很“作”的能源。
时间造成的波动,区域造成的波动,清洁能源受到自然环境影响造成的波动,一天到晚和个帕金森一样,抖个不停,还得即发即用。
这是物理规则和人类活动规律造成的,比死绿茶还难改,除非人类直接换科技树,否则哪怕以后“可控核聚变”点亮了,也得闷头搞储能。
赵院长小声说道:“解决不了储能问题,就无法高效利用清洁能源,两条腿走路,目前储能这边落后不少。”
周瑞点点头:“确实,钙钛矿虽然效率很高,但入网困难,许多地方太阳能都被叫做‘垃圾电’,天上飘过一片云都能有剧烈波动.也就太空上稳定一点.”
赵院长感兴趣道:“对了,你的南天门,用的是什么电池方案?”
太阳能电池板虽然带着“电池”两个字,但自身不储存能量,都是搭配蓄电池使用。
周瑞说道:“镍氢电池,空间站同款,没什么创新,当然轨道上的电力需求里,可靠才是第一位的。”
赵院长点点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