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还有一些废案,在“南天门”上验证不给力后被抛弃了,目前“凌霄”上的智能设备,主要以这五种为主。
完成不多的工作后,这些“操作者”回到了固定位置,也就是“凌霄”的外侧,收起机械臂,抓牢连接件,慢慢沉寂下去,如同凌霄上的一颗凸起。
四发火箭,还远远无法构建起完整的“凌霄”,哪怕是载荷提升近一倍的“敬天二号”,因此经过近半个小时的工作,轨道上也只出现了一小截。
甚至因为过于短小,更像是一个环。
地面,万户基地,各种信息纷纷而至。
“一阶段部件全部展开,智能组网遥测良好。”
“太阳能系统工作正常,电力反馈达到预期的101.21%”
“操作者归位待机,完成了所有工作项目。”
智能指挥中心里,周瑞点点头道:“启动六爻隐身模式。”
轨道上,只有一个环的“凌霄”,内部某个隐藏的部件开始工作。
没有声光特效,一切都那么安静。
片刻后,凌霄六个角的位置,六根粗壮的天线立了起来,以简单粗暴的物理方式,突破了电磁屏蔽场的边界,用以接收和释放各个方向的信号。
这种模式和战斗机机头的“尖尖雷达”一样,简单有效。
刚才是像是“戒指”,现在像是钉刺戒指
极端情况下,可以开着隐身而收回“天线”.就像静默状态的潜水艇一样,不过那样地面也联系不到“凌霄”了
“凌霄电磁反应消失.”
“我方通讯能力重建成功六爻模式工作正常。”
“轨道高度正常、全遥测正常”
至此,第一次发射,圆满成功。
全球首次智能化发射。
全球第一次同时发射四枚火箭。
全球第一个轨道外军用永久设备。
都在今晚达成。
不过还不是高兴的时候,这样的发射,他们一共要进行八次。
只有一连八次都不出问题,最终才算大功告成。
第1020章 献祭了颜值的凌霄平台
凌霄平台的发射,一连进行了八天。
每一天,都是四星连珠的壮观景象。
琉球人渐渐习惯了这种状况,甚至如果哪天白天没发射,晚上会有人在天台等着,带着啤酒和小吃,等待一场特殊的烟火。
而海面上,则也有着许多大型船只,不断在指定位置,用改造过的空荡荡甲板,迎接从天而降的火箭回收部件。
这些部件,会根据种类和状况,一部分直接运回嘉手基地检修后再次投入使用,一部分运回万户基地进行更精密的维修。
这也得得益于现在“可控水面区域”面积极大才能做到。
而嘉手基地也没有辜负所有人的期望,四个智能半掩埋式发射井,圆满完成了所有工作,唯二两个疏漏也不在发射本身,一个是有一个火箭部件在海运过程中,因固定出现问题和海浪,出现了损坏。
另一个是回收过程中船只位置没算对,一节二级火箭落入了海水中,结果就是小修变大修,甚至直接报废。
还好买了保险
这八天紧张、忙碌、充实的过分。
但通过这次满负荷运转,整个太一天工都测出了自己的新“上限”,哪些环节有待加强,哪些位置可以优化.都有了清晰的脉络,为之后的计划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发射日第八天。
随着最后四枚火箭升天,凌霄平台一期计划终于进入了尾声。
此时凌霄平台已经不再是第一天那种“钉刺指环”般的模样,而是彻底有了六边形桶状结构,边长13米,直径(高)22.49米,长度90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